一場新的標準之爭,或將在中國乳業之間重新進行,而中國的乳業市場格局,也將隨之發生改變。 三聚氰胺有了新標準
7月4日,聯合國(微博)負責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設定了新標準,今后每公斤液態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過0.15毫克。而在此之前2010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規定——每公斤用于制造奶粉的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最多不得超過1毫克,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過每公斤2.5毫克。
有意思的是,中國三聚氰胺新標準與國際2010年的規定一致——2011年4月衛生部、農業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公告,制定我國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具體規定為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這意味著,中國乳業的三聚氰胺標準,與國際最新的標準有著16倍的差距。對此,記者專門多次致電伊利、蒙牛等乳品企業,但是相關負責人均未接聽電話。
新標或掀洋奶粉進口高潮
“對于國際而言,國際的標準一定是不會特別照顧中國國情,但是中國應該主動向國際標準靠攏。”安信證券食品行業分析師李鐵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表示,國際新標準的出臺并不會對中國的乳業有太大的影響。因為當下中國乳業的問題太多,例如前段時間貝因美、伊利、蒙牛等質量問題頻發,大眾的注意力被分散開了。
不過,新標準對中國遠期與近期的影響都將大大增加。此前,對于乳業的一些標準,一些國內乳業巨頭表示,“中國的標準必須適應中國的發展階段與國情。”
近年來,隨著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發生,進口奶粉也隨之大量“侵占”我國乳業市場。由于國產奶粉信任危機不斷,許多家長選擇了“安全的洋奶粉”。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奶粉等乳制品19.2萬噸,價值4.8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5.3%和76.4%。有關數據顯示,國際排名前20位的乳企已全部進入中國,外資品牌占據中國中高端奶粉70%以上的市場。
要改變中國乳業的“悲慘前景”,還得先管好食品安全。李鐵認為,針對這一現狀,中國乳業還是應該從根本著手,改變中國乳業目前從生產到銷售的一系列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