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記者劉家兵實習生馬瑩
野柴胡、野羌活、三七、生山甲、炮山甲、西洋參等中藥材近期漲聲一片,其中三七的漲幅翻了一倍,現在一等品10克將近20元,而去年同樣品質的藥材10克才10元。這些藥材的漲價,是否引發蝴蝶效應?引起中藥材市場的普遍漲價的原因是什么?為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藥商、醫院:近期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價格變化
帶著中藥材是否漲價的疑問,記者于8月26日前往安寧醫藥公司。醫藥公司周邊聚集著許多家中藥材飲片和名貴中藥材批發商店,店內排放著大量中藥材,彌漫著中草藥特有的味道。
當問及最近藥材是否漲價時,百寶藥業的負責人說,近來中藥材價格沒什么變動,一些藥材早在去年就已經漲價了。因為是周末,店內負責中藥材采購的人員不在,更為詳細的價格波動她也不是很清楚。另外,安泰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的幾位店員很明確的告訴記者,藥材價格還是比較平穩的,最近沒有變化。
蘭州得仁堂診所中坐診的老中醫楊得仁向記者介紹,近年來部分中藥材出現了漲價。野柴胡現在10克市價2至3元,而去年的價格是1.5元,家種柴胡也只有1元。野羌活10克2元,家種羌活價格在1.2到1.5元之間。三七的價格早在今年3月份就開始上漲,去年品質較好的三七10克只有10元,品質一般的10克5元,但目前一等品10克的價格將近20元,普通品10克漲到15元。生山甲是去年漲的價,1克價格為15元,三四年前的價格是1克1元,漲價幅度之大實在令人詫異。現在市場上炮山甲1克也賣到8至10元。西洋參一等品1克3至4元,普通品1克1至1.5元。在部分藥材漲聲一片的同時,金銀花的價格最近卻又下降,由去年每10克5元下跌到每10克2.5元。
農銷辦公室:新藥材上市后價格會穩中有降
日前,從省農產品營銷管理辦公室獲悉,今年甘肅省中藥材面積不僅有所增加,加之降雨量偏多,產量也有所提高,預計新藥材上市后價格將會穩中有降。
今年甘肅省除當歸價格種植略有下降外,其他中藥材面積均有所增加,加之降雨量偏多,中藥材長勢好于往年,單產提高已成定局。同時由于產地藥商、藥農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市場拋售行為減少,產地大多數品種庫存量較大,預計新藥材上市后價格將會穩中有降。其中,由于黨參市場需求較大,產地庫存減少,銷售價格可能持續高位運行。由于當歸歷年庫存量較大,近3年來價格一直在每公斤23元左右,藥農種植積極性不高,預計當歸產地價格可能呈趨降態勢。近兩年黃芪價格持續上漲,許多藥商存貨觀望,導致目前庫存數量較大,今年種植明顯增加,后期價格大幅下降的風險加大。甘草、大黃、黃芩等種植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價格平穩,預計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
藥市快訊:黨參價格保持高位運行
就黨參這一味藥材來說,在今年整體的低
迷中始終保持堅挺運行態勢,7月底8月初更是罕見地再次發力再次站上統貨85元/千克左右的高位,并且沒有回落跡象。今年黨參庫存空虛,到目前,最大的產地市場渭源每集的原裝貨只有幾噸到十幾噸,與往年旺季動輒數百噸的景象相去甚遠。以目前的上市量,不要說藥廠大規模進貨,就是供應首陽的個體加工戶都不夠。
今年藥農的種植積極性可謂前所未有,甚至一些新產區也有人租地種植。但黨參是多年生植物,除了甘肅地區采用育苗移栽法外,其他地方大多采用直播方法生產,直播種植生長期最少需要三年以上才有產量,而我省產區去年遭遇大旱秧苗出苗不好產量不大,上市時間持續不到一個月,充分說明今年的擴種相當有限,雖然前期雨水充分,出苗齊整,但入秋之后的天氣對其產量有決定性的影響,后期如何還得看老天的臉色,指望產新回落有一定風險。即使是豐產豐收,新貨上市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難以大規模沖擊市場價格。
進入秋季,天氣轉涼,各類補中益氣藥材普遍進入銷售旺季,黨參為溫補類傳統大宗藥材,在南方各地的食補中用量巨大,入秋以來,廣東、福建等地食用黨參,使黨參片需求復蘇,帶動隴西加工戶購貨增加,是帶動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而一直勒緊褲帶等待降價而限產停產的大小藥廠,無論是原料還是成品庫存消耗已近極限,面對需求旺季,不可能再一味限產。剛性需求的帶動和緊缺的貨源供應必然導致價格的上漲。
黨參無可替代的藥食兩用價值決定其剛性需求較大,而目前不樂觀的生產和供應形勢決定了其必然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高位運行態勢,甚至短期內不排除再次走高的可能性。
5月份發生在岷縣泥石流災害,導致岷縣20.9萬畝中藥材受災,成災16.8萬畝,絕收9.2萬畝,并且很多地方遭遇洪水和淤泥淹沒,而且這些地方在三年的時間里面都沒有辦法恢復種植。存放在種植戶家中的藥材大部分都被洪水沖走,受災的土地也很有可能發生災害,影響產量。
災后,有很多資金雄厚的藥商著手大量收購藥材,短期內拉動了市場價格的上漲,而本地藥商仍處于觀望狀態。定西渭源縣中藥材協會會長黃照斌在災害發生后介紹,市場上藥材的存貨量還是很大。從后市看,當歸的價格有可能會迎來新的漲價季。一方面是受災情影響產量會大幅減少,另一方面,藥材從去年進入下跌周期,種植戶積極性受挫,今年當歸的種植面積縮減。
我省現狀:隴藥增長勢頭強勁
目前我省中藥材人工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尤其是地道藥材品種規模化種植優勢明顯。2011年甘肅省種植中藥材255萬畝。產量53萬噸,產值34億元。同時,國藥集團、康美藥業、重慶太極、神威藥業等數十家國內知名企業投資項目落地甘肅,省內制藥企業產業升級技術改造項目投資進一步加大,推動隴藥工業投資快速增長。
隴西、岷縣、渭源、武都、文縣、禮縣等6縣區,累計繁育中藥材原種932.5畝,產原種2.15萬公斤。在隴西、岷縣、渭源、漳縣、武都、宕昌、文縣、西和、禮縣等9個縣區,累計繁育良種7.24萬畝,產良種340萬公斤。繁育種苗12.26萬畝,產優質種苗3480萬公斤。
據了解,目前在中藥材優勢集中產區,種植藥材促進農民增收作用突出,10萬畝以上的重點縣農民種植藥材收益占人均純收入的比重明顯提高。在重點產區鄉鎮,藥材種植收益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更高,如宕昌的阿塢、理川、哈達鋪分別為75%、70%、67%;武都的馬營、隴西的首陽、岷縣的梅川分別為67%、65%和58%。
近年來,我省中藥材加工業有了較快發展。在主產區還涌現出了一批中藥材初加工專業村、專業協會和合作社,通過加工,增值增收,成為農村經濟支柱產業。目前,甘肅藥材加工業已由農戶分散的清洗、整理、飲片加工為主,向專業加工企業中間物提取、中成藥生產以及系列保健、美容化妝品開發方向發展。
蘭州市今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6.8萬畝以上,主要集中在榆中縣北山和永登縣,以甘草、黃芪等為主要種植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