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工減料 未按照規(guī)定工藝生產
低于成本價夏桑菊顆粒大行其道
□彭勇 馮璐
秋燥上火,夏桑菊顆粒是很多廣東家庭清熱消暑的必備藥品。然而,最近有知情人向記者反映,市場上有很多低于成本價的夏桑菊顆粒在銷售。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調查。
幾十個品牌價格相差很大
資料顯示,夏桑菊顆粒主要成分為夏枯草、桑葉、野菊花,可以清熱解毒,主要用于風熱感冒、目赤頭痛、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狀。自上世紀80年代以顆粒制劑銷售后,夏桑菊顆粒風行華南地區(qū)。
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表明,夏桑菊顆粒的銷售高峰期在5月至10月,整個華南藥店的夏桑菊顆粒銷售規(guī)模超過五億元。華南地區(qū)夏桑菊顆粒流通品牌有幾十個,零售價在每包(10克20袋裝,以下相同)3元到15元之間。
普寧中藥材專業(yè)市場是首批八個國家定點中藥材專業(yè)市場之一,也是華南主要的中藥材集散地。在知情人士的指點下,記者以公司銷售代表的名義,從該市場的幾家醫(yī)藥公司購進了一批夏桑菊顆粒, 批發(fā)價為每包2.8元到12.6元。
夏桑菊顆粒成本價不低于五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的要求,夏桑菊顆粒的生產流程是:將夏枯草(500克)、桑葉(80克)、野菊花(175克),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 .5小時,合并煎液,再將過濾后的藥液濃縮至生藥量的1/2,加2倍量的95%乙醇,充分攪拌,靜置過夜,過濾后回收乙醇,并對藥液減壓濃縮,加入適量蔗糖粉、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制成1千克即得。
廣州白云山星群(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夏桑菊顆粒占據的市場份額超過50%。該公司董事長姚江雄說,按去年的中藥材價格,夏桑菊生產成本至少需要每包7 .5元。低于此批發(fā)價的藥廠,很有可能偷工減料,未按照規(guī)定生產工藝生產。
這一說法得到了星州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正洪的認可,他說,以生產一箱夏桑菊(50包)計算,夏枯 草 成 本 為90元 , 野 菊 花10 .4元,桑葉7 .88元,藥材加工(含酒精)成本24.16元,蔗糖64.26元,加上復合膜、說明書、中袋、紙箱、透明膠帶等包裝成本72 .56元,整個成本約為269.26元。
“也就是說,在不包含人員工資、水電、運費、稅收等費用的前提下 , 每 包 夏 桑 菊 的 成 本 價 應 當 在5.39元以上。批發(fā)價低于這個價格的夏桑菊有偷工減料的嫌疑。”曹正洪說。
據知情人透露,不良企業(yè)偷工減料生產夏桑菊顆粒,主要有兩個手段,一是購買便宜低質的中草藥,在原料上省錢。比如夏枯草的入藥部位是穗狀花序,但有的藥廠用的是夏枯草的根莖。二是不用醇提工序,以水煮提取代替,這樣就不必使用酒精,大大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
偷工減料中草藥會成為“安慰劑”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原藥劑科主任徐必達從事中醫(yī)藥工作30多年。他說,按照夏桑菊顆粒的生產流程,在水煮兩次后,就要用酒精進行醇提,以便將中藥材中樹脂、樹膠、大分子等非活性物質去掉,這是為了提高單位劑量的有效性。客觀上,經過醇提后的顆粒顏色漂亮,沖泡出來的液體透明度也要高。
“沒有經過醇提的夏桑菊雜質多了,單位劑量的有效成分減少,長期服用有什么危害不好說,但療效會大打折扣。”徐必達說,對于病人而言,本來服用一定量的藥品可以痊愈,藥品偷工減料就會變成“安慰劑”。
專家表示,中成藥是根據中醫(yī)理論指導進行處方設計的,有別于西藥,不是某單一成分起作用。因此大部分中成藥的藥品質量標準只有性狀、鑒別及一些藥劑的常規(guī)項目,而不可能像西藥一樣有明確的某個成分的含量測定。因此,不同藥廠生產同一藥品所用的原料比例、加工工藝等可操作性很大,而那些偷工減料的中成藥品檢測時是合格品,但達不到實際療效要求,甚至可能延誤治療時機。
“可以說,中成藥療效不能單靠檢驗的結果來判定,關鍵是靠控制藥材質量、嚴格按照要求工藝流程進行生產。”廣東嶺南肝病研究所所長楊炯說。
據 悉 , 我 國 中 藥 企 業(yè) 已 有 近1500家、有9000余個中成藥品種,產業(yè)經濟規(guī)模已突破了千億元,我國中藥產業(yè)在不斷壯大的同時,也給廠商們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藥廠因此想出了偷工減料的損招,這對于行政執(zhí)法部門的監(jiān)管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