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指認被敲詐的小企業 大渡口警方 供圖
重慶商報訊 在重慶打假圈小有名氣的職業打假人陳宏與某外地媒體駐重慶站的員工高有華,糾集親友假冒記者,敲詐勒索18家中小企業共計7萬余元“封口費”。大渡口一摩配廠老板張德軍不堪其擾,最終選擇報警。8月21日,陳宏等9名嫌疑人被大渡口警方抓獲。目前,該團伙成員因涉嫌敲詐勒索已被批捕。
職業打假人冒充記者
昨日,據大渡口警方介紹,年近50歲的陳宏是個職業打假人,在重慶打假圈子小有名氣,還是重慶某維權中心的負責人。因高有華也曾在該維權中心工作過,陳宏與高有華熟識多年。2007年左右,高有華到某外地媒體駐重慶站當了一名臨時員工,但仍沒有停止過打假。在打假過程中,高有華發現,只要自己一亮出工作證,謊稱自己是記者,基本都能順利獲取打假賠償。
高有華落網后告訴民警,他隨即找到陳宏商量,一起以“記者”的身份專找偏僻位置的中小企業的“麻煩”,借此索要“封口費”。陳宏當即同意入伙,還拉來了幾名親友組建了“記者團”。同時,高有華也將自己的繼女拉進了這個假記者隊伍,充當起了攝影記者。據陳宏后來向警方交代,自己冒充記者“打假”,錢來得容易,不需像正規打假一樣,還要辛苦搜集證據,找有關部門投訴,或是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訴訟。
小老板不堪其擾報警
今年3月的一天,陳宏與高有華帶著“記者團”的另外4人,像往常一樣駕著兩輛轎車,在主城各個偏僻鄉鎮轉悠,尋找中小企業進行敲詐。
當幾人開車來到大渡口建勝鎮附近時,突然發現了一家生產摩托車鍍鋅配件的小廠。高有華停車進廠后,掏出自己的工作證大喊:“你們違法生產,污染了母親河,我們要曝光!”這時,高有華的繼女在旁掏出相機,開始煞有介事地拍照。摩配廠老板張德軍見狀頓時慌了神,急忙勸阻拍照。陳宏便上前告訴張德軍說:“不曝光也可以,但是我們來了這么多人,總要表示表示噻!”
張德軍將身上的1600元全都掏了出來,但陳宏表示不夠。張德軍只好到附近企業借了2000元交給陳宏。收到錢后,陳宏幾人才滿意地離開。張德軍以為這事就這么算了,誰知沒過幾天,陳宏“記者團”的另外幾人又來到了張德軍的小廠指指點點,討要“封口費”。這一整,把張德軍整煩了。張德軍心想,自己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便橫下心報了警。
查實涉案18起共7萬余元
接案后,經過大量調查取證,8月21日,大渡口警方在陳宏等9人各自的家中將他們全部抓獲。警方調查發現,9人全是假記者。其中高有華所持的證件,只是某外地媒體駐重慶站的一張普通工作證,高有華僅是該站的臨時員工。目前,該團伙9人因涉嫌敲詐勒索已被批捕。
據警方介紹,目前已查實該團伙敲詐勒索巴南、江北、大渡口等區中小企業共18家,涉案金額7萬余元。警方透露,被敲詐勒索的企業其實遠不止18家,但因不少企業本身存在問題而未曾報案,也未前來指認嫌疑人。
縱深
全國知名職業打假人王海
欲組建會員制消費者組織
上月,市五中院出爐了一份關于專業打假者訴訟案件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由打假者提起的產品質量、虛假宣傳等訴訟案件逐年增加、增長迅速。該調研報告指出,立法上給予打假者以消費者的法律地位,在法律層面上為打假者提供保障。同時引導打假者正確維護權益。
重慶職業打假人晏勇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陳宏不僅是假記者,他的行為也為職業打假人所不齒。“職業打假人都要懂法守法,陳宏這樣做,完全是在給職業打假人隊伍抹黑,以打假名義逃避相應法律制裁。”晏勇說。
記者昨日就陳宏一事采訪了全國知名職業打假人王海。王海表示,作為一個職業打假人,首先就要不違反國家法律,合法維權。陳宏冒充記者進行敲詐,并不是打假行為。王海透露,他們現在正在申請籌建一個正規合法的會員制消費者組織,加強正規化的打假力量。同時對打假人進行培訓,避免打假人違法,也起到監督制約打假人違法行為的作用。
(文中涉案人員均為化名)
提醒
如何識別真假記者
新聞記者都需經過專業培訓,擁有新聞采編人員資格證及新聞出版總署核發的記者證。對記者證的辨別非常簡便,比如用手摸有凹印的感覺,逆光透視可看到水印紙。此外,還可通過中國記者網核驗新聞記者證。如不具備上網條件,也可通過電話核驗證件的真偽,新聞出版總署的核驗電話是010-83138953,重慶市新聞出版局的檢驗電話:023-6750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