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9月29日電 (孫瑩)29日,中秋、國慶假期即將開始,網上的大閘蟹送禮市場也進入了新的促銷期——力推“蟹禮券”。而對于“網上大閘蟹市場禮品券折扣普遍較低”的現象,一實體店的業內人士透露,其中的奧妙在于“秤頭上”。某網店的老板回應說,因為一般買禮券的和用禮券的不會是同一人,很少會在網上回饋和投訴,所以也就為“缺斤少兩”制造出了可鉆的空子。
“從25日開始我們就不再接受買活蟹的單子了,因為十一放假,物流公司休息,很容易造成貨物爆倉,大閘蟹肯定活不了。近三、四天我們主要對禮券促銷,因為假期送禮券并不受影響,過完節后打電話給我們送蟹都可以的”。蘇州的牛先生在網上開大閘蟹店已經三年了,他有自家的養蟹基地,提起自己網店里“蟹券”的銷售狀況,他沒有透露出具體數字,但“銷售很可觀”的回答還是說明了一些情況。
和牛先生的網店相似,淘寶上其他賣大閘蟹的商鋪也開始了暫停發貨,但禮券的銷售卻還比較熱烈。“網上禮券一般都是在票面價格的基礎上打6折左右,節前三天我在做促銷,比之前的折扣會稍低一點,如果買的多我可能會再送買券人幾只蟹,據我所知其他同行這幾天也主要在力推禮券”,牛先生透露說。
可是網店禮券這樣的低折扣,卻遭到了大閘蟹實體店的老板“吐槽”。“實體店肯定做不了禮券6折的折扣。網上禮券是便宜,但也有不少貓膩,買回來的蟹很容易缺斤少兩,業內都清楚,折扣力度大只是讓買券人心里舒服罷了”,南京一家大閘蟹實體店的老板陳女士透露說。
記者在一家網店的成交記錄上發現,某款大閘蟹禮券的成交記錄有將近200條,但是信用評價信息卻只有寥寥的10個不到。這或許也道出了“禮券買蟹”在“秤頭上”做文章的奧秘。
“因為買券的和用券的不是同一個人,所以很容易被鉆空子。禮券消費者即使收到螃蟹后發現重量不足,也不會到店鋪投訴,一來訂單不是本人下的,二來也不可能再找送券的人說‘缺斤少兩’,再說,不是花自己的錢,大家就不太在乎稱頭上的問題。這其實說明了為啥很多店鋪都想極力推銷蟹券的原因,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家大閘蟹網店的80后店主小偉向記者透露出了其中的原因。
面對這種“買禮券者不吃,吃者不買禮券”的現象,南京市行政學院副院長劉喜發曾表示,“這種社會風氣,在某種程度上也助長了腐敗的蔓延”。但就目前看來,這種風氣似乎也滋生出了某些行業內部那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秘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