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名牌“支持專柜驗貨”說得容易兌現難
“百分百正品,7天無理由退換”、“假一罰十”、“原裝正品支持專柜驗貨”……相信習慣在網上購買品牌商品的消費者對這些字眼都不陌生。如今,無論是淘寶集市,還是天貓(微博)商城的旗艦店,亦或是優眾網、聚美優品等品牌折扣網店,為強調其商品為正品,均做出“專柜驗貨”的承諾。
然而,專柜真的會提供網購產品真偽辨別的服務嗎?近日市民高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尷尬。
國慶期間,高女士在網上購買了一套知名品牌化妝品,價格比商場專柜便宜100多元。“賣家表示,他們的商品是從專柜拿貨,保證正品,如果不信可到專柜驗貨,并強調如假包退。”但是,當高女士拿著商品到商場專柜請求驗貨時,卻遭到拒絕。專柜銷售人員表示,該品牌沒有授權任何網商銷售,專柜也沒有義務提供驗貨服務。
隨后,記者走訪省會多家綜合性商場,并咨詢多家品牌專賣店了解到,幾乎所有品牌銷售人員的表示不提供網購產品驗貨服務。
其中Dior專柜銷售人員表示店面沒有被授予權力去進行驗貨或鑒定。若十分需要,消費者可考慮把網上購買的Dior品牌產品寄往公司總部尋求檢驗。Gucci和Omega則明確表示,專賣店不會提供任何驗貨服務。“我們經常會遇到消費者拿著從網上購買的商品過來比對,但是驗貨需要配備專業檢驗儀器,并具有專業資格的工作人員。而專柜只被授權經營,未被授權檢驗。所以網店說的支持專柜驗貨,純屬‘自說自話’。”卡地亞(微博)專賣店人員向記者介紹說,該品牌市場售價低于2萬元的非專柜銷售產品,都不能保證是正品,而要檢驗真偽需到北京客服維修中心進行。
賣家承諾———“說得容易兌現難”
既然網商并未與專柜達成合作協議,為何要拿支持專柜驗貨來誤導消費者?一家銷售某品牌化妝品的賣家解釋說:“如今,幾乎所有銷售知名品牌商品的店鋪都打出支持‘專柜驗貨’的承諾,目的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而多數消費者在購買前,也會詢問如何驗證是正品。因此,對于我們商家來說,不打出這樣的口號,信譽將很難得到消費者認可。”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許多高端品牌對于電商網站的態度都比較謹慎,不會輕易將產品直接授權給電商經銷。一方面是怕影響實體店的經營,另一方面則是擔心有消費者手持假貨“以假換真”。
據介紹,國內多數B2C網站所售商品,一種是通過多級經銷商拿貨,線上渠道成本低廉,電商增加少量利潤仍可以以低于專柜很多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另一種則是繞過國內代理商,從國外直接采購,也就是平日里大家說的“水貨”。但這個過程中,很容易被融入假貨。
既然賣家承諾“假一罰十”,其是否真會兌現承諾?對此,網店店主的回答卻讓人無言以對。她表示:“顧客以假貨理由要求退貨,必須得有相關證明,不能靠單方面言辭。”
然而,品牌專柜不提供服務,證明又從何而來呢?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即使專柜驗貨,一般的銷售人員也只能鑒別商品的防偽標志等,至于商品本身,由于缺乏一定的鑒別知識和手段,很難判定真偽。尤其是化妝品,除非拿到廠家質檢部門鑒定,否則即使是專柜銷售人員也很難鑒別。而一旦需要進行專業檢測就要支出不菲的檢測費用,有的產品檢測費甚至會高過商品本身的價格。如此看來,商家信誓旦旦表示“假一賠十”也只是一紙空文而已。
“支持專柜驗貨”或涉欺詐
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只有產品的生產廠家或者國家法定的堅定機構才有資格對產品真偽進行有效的鑒別,并出具書面報告,網店支持專柜驗貨的承諾不具備可操作性。
同時,對于商家用“支持專柜驗貨”為噱頭,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方式,在法律界人士看來,這種行為涉嫌欺詐。其表示,專柜是否為網商的購貨者提供驗貨服務,主要看網商與專柜之間有沒有有關驗貨服務的約定,如果雙方之間沒有有關驗貨服務的約定,又沒有隸屬關系或同一集團下屬機構,則專柜無義務為網購者提供驗貨服務。如專柜不提供驗貨服務,則網商的相關宣傳就是一種欺詐。
那么,面對來勢洶洶的代購市場,消費者如何通過電子商務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呢?對此,專家提醒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品牌商品時,應盡量選擇自己熟悉包裝、氣味、質地等細節的品牌,并選擇該品牌商的官方網店,或者在有品牌商家出具網上經銷許可的網店購買。同時,選擇支持“七天無理由退換”的賣家也能有效避免退貨過程中遭遇的尷尬。
今年網購規模或破萬億元
本報綜合訊 研究機構艾瑞咨詢(微博)日前發布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達7735.6億元,較2010年增長67.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3%;預計2012年中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 11840億元,同比增長5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也將升至5.3%。
據淘寶網(微博)聯合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達到1200億元,支撐3萬多億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今年僅網購第三方服務市場規模就可能達到125億元。到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營收將達到萬億元,撬動13萬億元的電子商務交易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