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優乳業:“洋”皮之下謎團重重
公司自稱賣得好 市場上找起來卻有點難 消費者嫌貴怕上當
消費者在為孩子選購奶粉時顯得很慎重。
比起極具知名度的蒙牛、光明、伊利,湖南的乳品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簡直不值一提。但偏偏有一家企業聲稱奶源來自澳洲,躋身中國高端奶粉市場五強。
但就是這樣一個企業,在2009年10月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后的三年里,負面消息不斷,并于今年3月29日起停牌至今,去年年報、今年中報一律推遲公布。
澳優乳業的總裁陳遠榮稱,今年的經營業績會比去年穩步增長,但記者調查發現,長沙各大超市要么是無澳優產品銷售,要么是澳優奶粉大搞促銷,而公司工作人員則堅稱銷售沒有問題。
■記者 黃利飛 朱蓉 實習生 肖璋
1
澳優奶粉的“銷售謎團”
在對新一佳、家樂福的走訪調查中,記者并未在貨架上看到有澳優產品在售;黃興南路步行街的沃爾瑪超市,則有澳優罐裝有機嬰幼兒奶粉、能力多嬰幼兒奶粉罐裝和盒裝三個品種出售。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品牌奶粉陳列數在8罐左右,而澳優則只陳列了4罐產品,其800克罐裝能力多嬰幼兒奶粉售價為328元,盒裝售價為88元,售價高出同類其他品牌奶粉100元左右。超市促銷信息顯示,澳優正在進行買3贈1或者買5贈1的活動。貝貝熊某門店工作人員稱,相比美贊臣、惠氏等一個月3到4萬的銷售額來說,澳優1萬多的銷售額很一般。
家樂福超市服務員則稱,由于銷量不好,澳優奶粉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已下架,“一個月的銷售額只有幾千元,連成本都不夠,與其他品牌的銷量相差太遠”。而新一佳公關宣傳部經理李女士則介紹,該超市早在兩年前就不賣澳優奶粉了。
在記者向澳優市場部工作人員王女士求證時,她表示家樂福沒有對公司產品進行銷售是因為渠道費用目前尚在談判之中,而新一佳則是因為超市與品牌供貨商之間的貨款結算出現問題,因此暫停供貨。王女士稱,澳優正醞釀推出打入二三線城市、售價在200元左右的中低端產品,整個澳優品牌產品的銷售量絕對沒有問題。
消費者譚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會考慮給自己的寶寶購買澳優奶粉。究其原因,譚女士表示“聽說澳優奶粉是假洋牌,它的奶源并不是進口的,而且檢測出來質量也有問題。再說了,好一點的澳優奶粉要400余元一罐,在奶粉品牌中算比較貴的,不太劃算。”
2
從“身份門”到“退貨門”
說起澳優,與湖南老牌乳業南山奶粉可說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003年,曾任湖南亞華南山乳品分公司及南山乳業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陳遠榮離職,出走時還一起帶走了南山乳業一批管理團隊。據澳優股份行情資料顯示,董事局主席伍躍時也曾擔任湖南亞華種業董事兼執行總裁,南山乳品營銷有限公司正是該公司旗下企業。
就是這樣一家公司高管約有一半具有湖南背景的企業,在2009年10月成功登陸了香港聯交所。剛一上市,就引發了關于澳優究竟“姓中還是姓洋”的討論,據當時媒體報道,澳優乳業其實“充當著貼牌生產的角色”,只是奶粉的“中間商”而非生產商,當時產品也只在國內進行銷售,算不上一直宣稱的“國際品牌”。盡管公司聲明從未稱自己是“洋鬼子”,但“身份門”事件顯然已經對其品牌形象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影響。
才從“身份門”里繞出來的澳優,沒過多久就又走進了“退貨門”。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相關數據,在2010年3月至8月期間,全國查獲不合格進境嬰幼兒配方奶粉共計459.49噸,其中453.55噸為澳優乳業供貨商進境產品。這些因“鋅超標”和“磷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奶粉最終遭到海關退貨。對國內乳企質量問題到了談虎色變地步的消費者來說,澳優“退貨門”對其造成的打擊可謂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