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侃
近日,韓國現代起亞集團在美國承認,夸大了旗下13款逾100萬輛車的油耗標定。為此,現代起亞集團將可能承擔每年上億美元的補償金。
雖然事件發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但 “涉案”13款車型中,有12款也同時在中國銷售。那么,這些在華銷售的車型是否也存在油耗“人為瘦身”問題?中國消費者是否也能獲得相應補償?
筆者日前專門致電現代起亞集團在中國的兩家合資車企——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但均未得到任何有關油耗“低報”的解釋和對消費者是否進行補償的明確答復。
油耗低報 補償美國車主
在承認美國銷售的13款車型存在油耗 “低報”情況后,韓國現代起亞汽車集團已公布對車主的補償方案。
此次“油耗低報”事件發端于美國環境保護署發起的相關調查。調查發現,現代起亞共有13款車型標稱油耗與其測試結果不符,存在標稱油耗小于測試結果的情況。這13款車分別為:現代伊蘭特、雅紳特、飛思、雅尊、勞恩斯、途勝、索納塔、圣達菲以及起亞秀爾、銳歐、索蘭托、獅跑與遠艦混合動力車,涉及車輛總數超過百萬。其中,90萬輛是今年10月31日前由美國市場售出,17.2萬輛在加拿大售出。
從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的數據可以發現,現代起亞上述13款車型標稱油耗普遍被調低0.3升/100公里。其中,最大幅度的“調整”來自起亞秀爾,被降低約1.1升/100公里。調查結果披露后,現代起亞向有關機構提交“整改”報告,承諾將對旗下售賣車型更換標示貼紙和展示資料,以顯示正確油耗。同時,將為90萬輛車主支付多出的油費,并提供油費15%的額外補償(平均約80美金每輛車/年)。現代起亞還承諾,只要車主還擁有這些車輛就將每年支付這筆補償,預計每年補償金總額將達上億美元,這還未包括其他法律費用。
北美地區“油耗低報”事件發生后,韓國汽車市場也頓時疑云籠罩。首爾YMCA(基督教青年會)要求韓國公平委員會對現代起亞汽車燃油問題展開全方位調查。首爾YMCA認為,與北美相比,韓國針對企業不公平行為的監管制度明顯不夠完備,現代起亞集團夸大車輛節油能力的可能性同樣存在,極有調查必要。
標準不同 國內難說低報
如今,現代起亞油耗“低報”風波已跨洋越海吹到中國。一位北京現代途勝的車主吳先生表示,11月3日,當他在交通廣播中聽到有關報道,并得知美國消費者將獲得補償后,第一時間就撥通北京現代的服務熱線,對方表示此次在美涉案車型的生產標準和北京現代的出廠標準不同,且美國燃油跟中國燃油標號也不一樣。由于標準不同,所以不具可比性,北京現代將密切關注此次事件,如有進一步消息將第一時間通知消費者。而當問及補償事宜時,吳先生被告知基本無望。
筆者專門致電現代(中國)和起亞(中國)詢問此事,兩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目前正積極與總部積極溝通,并確認相關信息,針對國內的補償事宜尚未得到任何指示。但對于此次事件,他們站在自己的立場做了解釋:國內銷售的車型油耗均由工信部統一認證后才發布,該油耗數據是經工信部指定的檢測機構按照統一檢測方法檢測獲得,他們只是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將這些信息張貼在車身的醒目處。目前從實際數據看,工信部所公布的現代起亞涉案車型油耗普遍高于其在美國的標稱油耗,因此這些車型油耗在中國可能并未被“低報”。
疑云未消 我拿什么信你
表面上看,此次現代起亞 “油耗低報”事件似乎與中國消費者關聯不大,但中國消費者依舊對這些“涉案”車輛的真實油耗產生了許多懷疑。
用一句“標準不一樣”的說辭,就能完全撇清此次“低報”事件與國內車型的關系?這未免有點“鴕鳥”了。現在國內消費者的疑問還真不少,如“在美國屢試不爽的好手段,為什么在中國獨獨不用? ”“你可以說標準不一樣,為什么不能說事實是什么? ”更有許多消費者在等待現代(中國)或者現代起亞集團在華的兩家合資企業——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能作一個官方聲明或說明,但截至發稿,未見這樣的聲明和說明。對于目前這種情形,我們先不作是非評判,但中國消費者的最新疑惑愿如實記錄:“我拿什么相信你? ”
雖說現代起亞集團在國內的合資企業并不應該“躺著也中槍”,但作為一家跨國大企業,誠信經營、公平待客應該是基本素養。你對美國的消費者給了“說法”,也給了補償的承諾,難道對同樣是現代起亞消費者的中國車主,就不該給一個令人滿意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