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專家否認“吃豬肉等于自殺” 用激素喂豬雞并無效果
本報記者 楊志錦 宋江云 北京報道
在中國吃雞肉、豬肉真的“等于自殺”嗎?農業專家表示,這種說法不成立,是一種誤解。
日前,一篇名為“農婦警告:在中國吃豬肉等于自殺”的帖子在網絡上流傳。其帖文稱,十幾斤重的小豬使用了含有大量激素、尿素、安眠藥、高銅、砷等藥物的添加劑催肥催長,養五六個月就出欄了,長期食用這些豬肉,會誘發各種不適癥狀甚至癌癥。而在上周,中國經濟網也報道稱,山西養殖戶使用激素養雞,45天即可出欄。上述傳言和報道引起極大關注甚至恐慌。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微博]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其實,不用激素白羽雞也可以達到45天出欄,現在最快的33天就可以出欄,這主要是雞的品種所致。隨著遺傳血液技術的發展,有些雞種成長速度很快,這是正常的。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教授杜立新也認為,人們之所以產生誤解是源于傳統觀念。“過去養豬一年才出欄,大家不理解為什么養殖速度突然提高得很快。其實現在的生豬養殖和過去已大不一樣,通過品種改良、大規模養豬,控制通風、濕度、溫度、光照等因素,仔豬3個多月就可以達到100公斤。
農業專家否認“吃豬肉等于自殺” 用激素喂豬雞并無效果
至于飼料在養殖中所起的作用,農業部中國飼料數據庫情報網中心主任熊本海介紹說,現在的豬飼料主要靠能量和氨基酸的平衡達到使豬增肉的效果。飼料中還包含保健藥品和國家允許的添加劑。豬吃后增重長肉,使之轉化為動物蛋白,即人體所食用的豬肉,并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雞種本身的成長快,如果再加上飼料營養搭配合適,把飼料轉化為肉的能力發揮到極致,那么2斤飼料可以長出1斤肉,這樣33到45天就可以長到5斤。”朱毅說。
那么,關于添加激素促進雞、豬生長的說法是否有根據呢?朱毅表示,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添加激素對于促進雞、豬的生長并無效果,而且容易增加雞患心臟病腹水風險,加上激素的價格也很貴,成本大于收益,這種事養殖戶是不會做的。
熊本海表示,激素只有攝入血液里才有效,加在飼料里基本無效果,沒必要使用,F在通過豬品種的改良、飼養技術的進步,豬的生產速度已可滿足生產預期,養殖者也沒有使用激素的驅動。農業部已制定有《飼料生產企業審查辦法》和《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對添加劑的使用數量、休藥期都做了嚴格規定,禁止使用激素,這些法規甚至比美國的法規都要嚴格。
杜立新則指出,之前也曾有養殖戶在養豬時違規使用過激素,瘦肉精事件后,現在各部門都在嚴格監測和抽檢,飼養場有抽測,屠宰后上市時還要抽查。其中飼料添加激素由農業部畜牧業司來監管,形成豬肉產品后則由產品質檢部門來監管。只有在監測覆蓋范圍之外的農村小市場的豬肉里才可能存在激素。
“激素是肯定沒加的,抗生素是加了一些。但只要把抗生素的藥殘期把握好,對人體也不會有什么損害!敝煲阏f。
那么,是否存在養殖戶往飼料里添加尿素、安眠藥、高銅、砷的情況呢?熊本海的回答是:高銅主要使用在仔豬身上,能夠減少仔豬下痢,提高飼料利用率,使豬的糞便變黑、變干,促進仔豬生長。但是當仔豬長到30公斤以后,高銅促生長的功效就沒有了。砷現在稱為砷制劑,農業部明令禁止不能使用。
安眠藥的主要作用是減少豬的運動,使豬“吃了睡、睡了吃”,長得更快。但是這樣的豬肉味道不鮮美,并不為市場歡迎,所以現在添加安眠藥的方法養殖戶一般已不再使用。
至于尿素,養豬業分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王立賢表示,養豬添加尿素沒有任何作用,牛羊食用少量尿素會有一定作用。尿素含氮,會被牛羊瘤胃微生物所分泌的脲酶分解,被合成蛋白質從而被消化吸收,而豬則沒有瘤胃,因此不具有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