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遇見”了幾組數據,一是淘寶網[微博]這個季度(截至昨天)羽絨服熱賣,銷量比去年同期翻番。
另一組來自一些專業檢測機構,它們目前收到來自網商的羽絨服檢測樣品激增,有的甚至翻了好幾番。
從這些數據入手,我們有很多問題:為什么網購羽絨服這么火?為什么網商都要排隊做檢測?網上的羽絨服質量靠譜嗎?另外,一件相對靠譜的羽絨服,究竟成本幾何?
多方采訪,刨根問底,結果頗意外。比方說,你相信嗎,一件高級羽絨服,哪怕它用的是鵝絨(好于鴨絨),它的成本也不過兩三百元。
淘寶賣家送檢量激增,源于品質意識增強
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羽毛絨檢測實驗室副主任鄭琳說,淘寶“雙11”、“雙12”促銷,除了快遞,他們也加班了。實驗室的專家們當然不是在網購,而是在為今年10月、11月接踵而至的羽絨服檢測樣品忙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樣品來自淘寶商城的賣家。
數量有多少?從平常的月均數十件一下子猛增到了近五百件。進入12月,才有所回落。
來自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電商部”的統計,今年送檢的羽絨服含絨量在70%以上的占八成,含絨量在90%以上可以稱為高級羽絨服的,今年也特別多。
淘寶品(質)控(制)部門的工作人員說,去年年底,淘寶搭建了一個賣家與質檢機構的平臺(質檢品控服務平臺)。去年年底,平臺初建時,一周內達成質檢服務大約一兩百單,如今一周可達3000余單。其中羽絨服季節性比較強,所以在這兩個月“爆發”。
為什么送檢數據會增加得如此迅猛?
更多的原因也許該歸結為商家品質意識的增強。此次送檢的有大企業,也有中小賣家,其實大企業如迪歐達等自己也設有質檢部門,但是他們還是通過這樣一種尋求第三方質檢的方式來進一步獲得質量的肯定。
對于中小網商來說,一些小網商是在進貨時取樣送檢,最后來決定是否要進這批貨。有的是自家工廠生產,進行品質控制。
有趣的是,今年很多網商都把質檢報告醒目地懸掛在“寶貝描述”里,以表明自家價廉“物美”。
此外,目前參加“聚劃算”等活動或者入駐天貓[微博],淘寶和天貓也有要求出示質檢報告。
咱老百姓挑羽絨服,講究望聞問切
羽絨服的好壞如何判斷?記者詢問了專家。
羽絨服的檢測標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其中有兩個主要的檢測項目就是成分分析和充絨量。
拿到一件送檢的羽絨服,質檢人員會把整件衣服拆開來,把所有的羽絨取出來,混合均勻,分成數份檢測樣(比如每4克一份)。然后手工將樣品羽絨中的絨子、羽毛、陸禽毛、雜質、損傷毛、異色毛等等分門別類地分揀出來,分別稱重、記錄。以此來計算絨的占比。
羽絨服的含絨量是以5%為一個階段的,從最低50%(含絨量在50%以上才能算羽絨服)到最高95%。市面上較常見的羽絨服含絨量大多在70%到85%。一件羽絨衣是否保暖,主要是取決于含絨量的多少。
但老百姓沒有X光眼,如何判斷手上的羽絨服是否靠譜呢?也得“望聞問切”——
●聞一聞,有無異味。如果稍有點家禽的腥味是正常的,在太陽下曬曬就能去除。但是如果異味很重,說明羽絨沒有洗干凈,質量堪憂。
●按一按,回彈如何。一般來說,回彈速度越快、回彈程度越高,質量越好。
●捏一捏,是否柔軟。越是捏上去手感柔軟、毛梗少的羽絨服,質量越好。
●拍一拍,有無灰塵。灰塵越少越好。
淘寶品控平臺上目前一共有29家質檢機構,其中十余家是可以檢測羽絨制品的。從幾家規模比較大的質檢機構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今年送來質檢的羽絨服絕大多數質量不錯。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網商送檢的樣本是“特別好”的。
高級羽絨服,成本兩三百元
一件羽絨服,成本幾何?這也許是大多數消費者所關心的問題。我們的估算來自于廠家、網商以及質檢機構多方核實。
結果如圖:一件羽絨服“絨”的成本就是64元,面料基本上40元左右。如此一來,這件羽絨服的物料成本(羽絨、面料、拉鏈等輔料)基本為100元。
此外,按照服裝界的普遍算法,其他管理、人工、機器折舊等費用大約等同于物料成本。
由此,一件含絨量為90%的高級羽絨服成本也就是兩百元左右。目前,在網上,含絨量為90%的高級羽絨服售價大約在500元上下。今年還流行薄款羽絨服,用的絨不錯,含絨量90%,但是充絨量大約只有40克左右,售價也要200元左右。
可見,利潤還是可觀的。
實體商場里的羽絨服基本千元起步,但價格包含了品牌因素以及每年數十萬的專柜租金。
自家羽絨服送檢,成本有點高
有的市民對買來的羽絨服不放心,也想送檢。記者也幫忙打聽了一下。
羽絨制品的相關檢測項目繁多,如果做全部項目的測試,估計要2000元人民幣以上。但是,相對來說,羽絨制品標簽上的含絨量是最關鍵的品質,僅針對這一項檢測,500元。但是,由于檢測是破壞性的,無法復原,所以除非消費者要維權打官司,一般不建議這樣做。首席記者 肖菁 記者 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