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6日訊(記者 佟明彪)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對網絡購物服務領域進行的消費體驗顯示,電商企業仍存在標價虛假混亂等問題,凡客誠品[微博]因一款女士T恤存在雙重標價現象被點名,而在 “雙十二”促銷前后,已經有媒體指出其促銷商品對原價、市場價、售價的標注混亂問題。
多重標價混亂不堪 涉嫌違規遭點名
據上海市消保委通報的情況顯示,本次消費體驗購買的94件商品中有75件存在雙重標價現象。其中,凡客誠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所售的一款女士T恤標注"市場價"為129元,網站售價為39元。
而對于雙重標價涉嫌違規的情況,凡客誠品回應稱其"市場價"為公司自定,該商品價格一直為39元。
據東方網的報道稱,上海市消保委在約談電商企業時曾要求企業提供"原價"或"市場價"標注依據,例如銷售記錄或發票憑證等,但對方大都不能提供充分的依據,更有企業稱其"原價"實際為該款商品兩年前剛上市時的價格。
中國經濟網記者登錄了凡客誠品官方網站,隨機查看了一款“溫暖果色加厚短款羽絨服(男) 黑色”的商品,發現頁面上顯示出的價格包括限時搶購價199元,市場價999元,售價349元,記者看到,限時搶購價用紅色和較大字碼做了突出顯示,市場價則用橫線劃掉了。而當記者點開一款“經典撞色中長款羽絨服灰色/藏藍”的產品頁面時,其顯示的價格除了上述的三種價格外還多了VIP價和SVIP價兩項,記者隨后又查看了多款產品的頁面,均未發現明確標注的“原價”。
回應:售價即原價 市場價尚無制定標準
關于電商標注"原價"或"市場價"的依據問題也早已在"雙十二"促銷前后被媒體提出過。
《中國消費者報》的報道指出,在“雙十二”促銷之際,記者調查多家電商網站發現,促銷商品對原價、市場價、售價的標注混亂不堪,目前來看,各大電商網站標注的原價多為市場參考價,并非商品的真實原價。
根據國家發改委《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及有關條款解釋意見通知規定,"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降價前七日內在本交易場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如前七日內沒有交易價格,以本次降價前最后一次交易價格作為原價"。
對此凡客誠品客服人員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市場價是我們通過收集市場上其他商家銷售同類商品所標注的價格而設定的一個市場參考價,售價是我們產品的原價。這些價格都是參考,您在購買時只需注意用紅色字體標注的價格就行了。市場價沒有具體的制訂標準,但我們有市場調查,我們的商品在不同時期會有相應的價格調整,但差距不會太大。"
中國經濟網記者為繼續求證此事,撥打了凡客誠品客服提供的聯系電話,但截至記者發稿前電話一直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