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鄒倜然 通訊員沈雁)針對魚翅消費舉報投訴逐年增多的狀況,浙江省工商局日前發布了歷時半年的魚翅市場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魚翅消費中的重金屬超標、三無產品、人造合成、真假混合、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等亂象比比皆是。
據浙江省消保委對省內若干水產市場的干魚翅調查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干魚翅鎘超標,其中某魚翅鎘超標達10倍,另外還有部分魚翅甲基汞超標。此外,無廠址、無魚翅種類、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無聯系電話等“三無產品”十分普遍。不少魚翅只用塑料袋簡單包裝,袋口用一條黃色牛皮筋扎緊,沒有任何產品標志。
與此同時,消保委在調查中發現,酒樓以“素魚翅”、“合成魚翅”等產品假冒魚翅現象嚴重。此類人造魚翅其實是由粉絲、明膠等合成,但被酒店以幾十元價格購買后,轉手就變成了餐桌上的魚翅宴或佛跳墻等“高檔菜肴”。消保委將一款長40厘米、顏色超白的魚翅送檢時發現,有大量明膠溢出,未檢出鯊魚成分,其紋理也不符合天然魚翅特征。專家分析,該魚翅可能系用明膠等材料人工壓膜而成。而浙江省消保委赴浙江各地隨機抽取了10余家酒店各品種的魚翅羹,送至權威機構進行檢測,均未檢出含有鯊魚成分。
目前,浙江省工商局已在全省組織了對魚翅市場的專項執法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1000余人次、檢查相關市場62家、魚翅產品經銷商617家、立案查處案件31件。從目前案件調查的初步情況看,被查的魚翅經銷人員主要來自廣東、福建等地,所售魚翅產品也多從廣州、江門等地的批發市場購進。目前,浙江省工商局已部署全面開展魚翅市場清查行動,全力阻擊有害魚翅流入本省市場。
浙江消保部門提醒消費者,謹慎消費魚翅,倡導“拒吃魚翅”,保護自己,保護海洋生態,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