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健康的有機農產品正成為餐桌“新貴”。新華社發
日前,在廣州市某企業上班的陳女士收到了單位發的2盒春節禮品,回家打開一看,才知道是包裝十分精美的有機大米。記者昨天獲悉,今年廣東很多企業單位都時興采購綠色有機農產品,作為員工福利或客戶聯誼過年禮品,過年送鐵棍準山、送云南寧夏的果蔬、送有機五谷雜糧,一時風靡北上廣。
“健康農產品消費潛力巨大,目前國內才剛剛起步。”昨天,廣州一家經營農產品禮盒的企業告訴記者,今年該公司果蔬禮盒春節前的銷量比去年中秋期間的銷量翻倍不止。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或將給國內長期徘徊在“低質低價”階段的農產品提供一條綠色出路。
不過有相關人士也指出,市面上的各種綠色、生態農產品存在魚龍混雜的局面,應嚴格控制認證標準,才能真正將高端農產品市場做大。
●南方日報記者 歐志葵 劉俊
市場動向??今年過年送禮時興送農產品
“今年春節前的果蔬禮品盒銷量增長很大,2012年中秋期間,我們6斤裝的禮盒銷售不足2萬箱,但今年春節前,到目前為止我們銷量超過5萬箱。”
廣州田鮮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基富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前來訂購該公司果蔬禮品盒的客戶包括有企業機構、政府部門、家庭,很多大型企業預定了我們的蔬菜禮盒,他們或者用來送給員工作為春節福利,或者送給客戶作為節日問候。據透露,目前該公司業務組成中,禮盒占比最大,其次是專賣店銷售,再其次是家庭預訂。
廣州田鮮貿易公司是一家專營出口果蔬農產品的公司,在該公司店內銷售的各類蔬菜,平均每公斤價格為38—40元,其蔬菜全部來源于國內57個蔬菜出口生產基地。據田鮮透露,該公司在去年8月份正式運營以來,平均每月銷售量增長100%。
記者昨天在淘寶一家銷售五谷雜糧年貨禮盒的網店看到,該店一款內含黑豆、糙米、養生粥米等5種農產品的禮盒售價為98元,但在最近一個月內銷量達3582件,比平時銷售激增多倍。
“在北京、廣州及其它珠三角城市,我們生產的‘水中鯉’牌有機大米是供不應求。”國家級農業龍頭的大米種植加工企業、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振芳表示,這種有機大米在整個大米消費市場中所占比例還很小,但對企業來說,其利潤率比較高。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注重食品質量和安全,對這種有機大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
海納公司總經理李惠珍介紹,為了推介自己的有機綠色大米,他們在北京、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建立形象門店57家,專門銷售自己種植生產的有機大米。
國內消費者對綠色健康農產品的需求強勁,前景廣闊。有企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國內大中城市,一個年收入20-30萬元的家庭并不少,吃9-10元/斤的健康蔬菜,一年花費約5000元以內,“占年收入的比例很小,很多人都能消費得起。”
企業說法??有機米為何是普通米售價4倍?
不過,有機農產品的價格一般偏貴。
近日,以上述陳女士為例。收到了單位發的2盒大米作為春節禮品,按照市面上品質很好的大米價格計算,每斤大米價格不過三四元錢,2盒大米為20斤,總價值也不過60—80元。可她仔細看了禮品盒上的價格標簽后發現,每盒10斤裝的大米,竟然要賣到128元,是普通大米價格的4倍左右。
有機大米是物有所值嗎?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振芳表示,有機大米種植條件比較嚴格,所需要的技術、人力、物力成本高。因為其種植條件比較嚴格,所選擇生產大米的基地要求無污染,對空氣、水份、土壤等自然環境的要求非常高,種植過程中要求不使用化學農藥,主要利用生物防治的辦法來除害,所選擇的品種也是產量并不高的優質稻,在這樣的條件下所種植出來的大米產量比普通稻田產量要低許多,故價格也就賣得貴。
業內人士指出,做農產品,尤其是做基礎原材料如蔬菜、水果類的,投入大、回收周期長、技術要求高,很多企業都無法堅持。
“以蔬菜為例,我們的基地在云南、甘肅、寧夏,而且在這些地方的偏遠地方,一斤蔬菜光運到廣州的運費就要2元,而當地人種植當地賣只要1元。”廣州田鮮貿易公司負責人呂基富指出,該公司的生產基地均是供出口,產品質量標準高,因此該公司的蔬菜從選種、肥料、農藥、灌溉、標準化管理和規范等投入都比其它基地高,其次在運輸過程中,蔬菜類的損耗率也高,平均達30%是正常的。
此外,在農業基礎設施的方面投入也很大。“平均一畝地的基礎投入要3-5萬元,1000畝地就要3000-5000萬元。”據上述人士介紹,他們還要經常培訓種植員工、請華農專家到基地進行技術指導、研發。
■縱深分析
嚴格執行認證體系
樹立有機產品誠信
雖然有機農產品的理念逐漸被市民所接受,但由于其高出數倍的價格,市面上的有機綠色產品,不排除有魚龍混雜的現象。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不排除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追求眼前利益,用普通的農產品冒充有機農產品的做法。”
此前,媒體多次曝光市面上打著有機、綠色的各類農產品,其中“水分”極大,很多產品其實并不達標,以假亂真,以次充好者不少。有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在有機綠色農產品的認證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亂象,一些企業只要繳納相關費用,就可以獲得認證。
目前,有機農產品每次認證后的有效期為1年,綠色農產品認證的有效期為3年,一些企業為節省認證費用而放棄認證。
華南農業大學經管學院物流與市場營銷系主任、教授張光輝說,農業企業一定要注重把握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嚴格按照標準來進行生產。同時做好對消費者的推介和宣傳工作,可以邀請消費者參與體驗,通過視頻資料進行演示,通過各種防偽標簽、二維碼追溯機制等方式,確保有機產品的質量是真實可靠的。
事實上,注重質量,做大品牌,是很多品牌農業企業的共識。鐘振芳認為,要打消市民對有機綠色產品的疑慮,主要還是看企業的誠信,這就需要做好標準,保證質量,從種植開始,就嚴格按照標準來執行。同時提供一些真實信息,讓老百姓姓真正了解和接受有機綠色產品。
“農產品品牌化、產業化,需要時間積累、沉淀,可能要十年八年。”廣東天地食品集團總裁、董事長陳生同樣認為,品牌農產品要打出一片市場,不可能一一蹴而成。
張光輝教授建議,有關部門應對有機、綠色農產品的認證和監管應嚴格執行,規范市場,避免搭便車的現象發生。而且,不僅在發證時嚴格認證,在認證以后,還應該繼續監管。他還建議,應建立科學和完善的有機綠色食品認證體系,像工商部門認證名優產品那樣進行分級認證,這樣更有利于農業企業和這一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