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進胃里6小時后吐出來還好好的
“堅強膠囊”嚇壞了蘇州一患者
專家稱:該膠囊可能是腸溶膠囊,在胃里、水里甚至沸水里都不會溶解
一顆普通的膠囊,在服用6個小時后被嘔出,仍然“完好無缺”;被泡在水里一夜后,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近日,蘇州市民魏女士遭遇了這樣一種令她忐忑不安的“堅強膠囊”。而在驚訝之余,魏女士有些擔心,自己買到的膠囊是否有問題?還能不能吃?
對此,有關專家昨天接受揚子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魏女士購買的膠囊可能是屬于腸溶膠囊劑,即在人體小腸內方可被溶解吸收的膠囊。這種膠囊在胃里、水里甚至沸水里,都不會被溶解。
揚子晚報記者 薛馬義
“堅強膠囊”胃里 呆了6小時沒變化
家住蘇州市永林新村的魏女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前兩天,她去蘇州一家醫院去看骨科,后來醫生給她開了兩種藥,其中一種藥名為血脈康膠囊,外表呈綠色。當天中午11點多,魏女士回到家里后,就按照醫囑服用了兩顆血脈康膠囊。到了晚上6點多,魏女士覺得胃有些不舒服,開始不停地打嗝。連著打了幾個嗝后,竟然把中午吃進去的膠囊嘔了出來。令她沒想到的是,服下去6個多小時,這顆膠囊被嘔出來后,竟然還是原來的樣子。“一點都沒有化,還是一顆完整的膠囊,只是外表變軟了。”
看到這個情形,魏女士有點忐忑不安了,懷疑起自己買到的膠囊是否有問題?疑惑之下,魏女士又做了個小實驗——大前天晚上8點,她拿一顆膠囊泡在了水里,前天早上拿出來一看,這顆膠囊竟也沒有什么變化。“只是比平常稍微膨脹了一點,外表的綠色褪掉了,膠囊變成了白色,而水變成了綠色。”由于之前看過毒膠囊的新聞,魏女士不由得緊張了起來,懷疑自己所購買的膠囊有問題。
廠家解釋
這是腸溶膠囊,只在小腸內溶解
在魏女士提供的血脈康膠囊外包裝上,揚子晚報記者看到,上面注明該膠囊的主要成分為水蛭,為腸溶膠囊。
該膠囊生產廠家的工作人員昨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廠所生產的血脈康膠囊,確實屬于腸溶膠囊劑,通俗來講,就是在人體小腸內才能被溶解吸收的膠囊。該膠囊在胃內,或者說泡水里甚至沸水里,都不會被溶解。“主要是因為腸溶膠囊表面與普通胃溶膠囊不同,均勻覆蓋著一層腸溶薄膜衣。”
蘇州中醫醫院藥劑科的資深藥劑師吳鑒功向記者表示,廠家的說法屬實。“腸溶膠囊需要在腸道內遇堿性液體才會溶化,而胃酸是酸性的,因此膠囊在胃里不會被溶化。如果腸溶膠囊在胃中溶化,反而有可能會對胃造成損傷。”
專家科普
腸溶膠囊中有特殊材料,不怕胃液怕腸液
據吳鑒功介紹,現在臨床上通常所見的膠囊是明膠膠囊,成分為明膠。藥用明膠是選用動物皮、骨和筋腱,經復雜的理化處理制成的高級膠品,具有粘度高、凍力高、易凝凍等物理特點。
●膠囊作用:
“用膠囊裝的藥物,一般都是對食道或者胃粘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顆粒,或口感不好、易于揮發、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以及易吸入氣管的藥。”吳鑒功表示,把這些藥裝入膠囊,既保護了藥物藥性不被破壞,也保護了呼吸道或者消化器官。而去掉膠囊殼可能會造成藥物流失、藥物浪費、藥效降低。
●兩種分類:
“人體的消化器官主要是胃和腸,胃主要為酸性,腸則是堿性。所以按照這個部分來分,現在的膠囊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胃里溶解的,一種是在腸里溶解的。”吳鑒功說,由于有些藥物對胃刺激性較強,有傷害作用,但對腸沒有什么危害。所以對于這部分藥物,要制作這種腸溶性膠囊。
●腸溶材質:
“魏女士所服用的血脈康膠囊,應該就是腸溶膠囊。”吳鑒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所謂的腸溶膠囊,其實只是在囊殼中加入了特殊的藥用高分子材料或經特殊處理,使其在胃液中不溶解,僅在腸液中崩解溶化而釋放出活性成分。
資料鏈接>>>
“毒膠囊”事件
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節目《膠囊里的秘密》,對“非法廠商用皮革下腳料造藥用膠囊”一事進行了曝光。即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制成工業明膠,賣給紹興新昌一些企業制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業加工時,要使用含鉻的鞣制劑,因此這樣制成的膠囊,往往重金屬鉻超標。
曝光后,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對此進行了查處。2012年5月26日,國家藥監局公布,全國254家企業存在生產鉻超標藥品問題,占全部膠囊劑藥品生產企業的12.7%。
如何鑒別“毒膠囊”
食品中添加工業明膠是違法的。工業明膠做的膠囊和藥用明膠做的膠囊會有三個地方差異:
一、質脆易碎:一般工業明膠做的膠囊質量比較差,相對比較脆,因為工業產品雜質多。有的膠囊一捏就碎了,或者是打開之后一碰就碎。
二、顏色鮮艷:膠囊顏色越鮮艷的越要小心。因為食用明膠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凈,而工業明膠雜質多。工業明膠會多加香精、染色劑來掩飾雜質。
三、口松易擰:工業明膠做的膠囊很多不光質量、材料、工藝、制造環境上差,很多膠囊口是松的,很容易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