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多種因素,豬肉的暴漲暴跌和超強豬周期的出現,是我國生豬養殖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
在這種背景下,有些大型肉制品企業開始積極探索應對之策。
2012年8月份,在臨沂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山東金鑼集團按照山東省臨沂市物價局工作部署和要求,編制了“金鑼價格指數”,2014年已經完成了發布。
四年來,金鑼價格指數的運行效果到底如何?
金鑼價格指數玄機
金鑼價格指數的打造,還得從山東省價格指數體系建設說起。
2012年,為了提升山東價格話語權、增強山東品牌影響力、促進山東經濟轉型升級、提高政府調控和監管水平,山東省開始建設首批價格指數體系。
除了金鑼價格指數之外,首期規劃納入價格指數體系的還有臨沂商城、壽光蔬菜、金鄉大蒜等10支價格指數。
為何會選擇金鑼集團作為主體之一呢?因為金鑼集團在全國擁有18000家零售店,200多家辦事處,能夠準確收集全國的數據,這些數據甚至深入到村鎮。
金鑼集團副總裁樊紅旺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豬周期的循環往復給豬肉行業各鏈條企業都帶來了影響,金鑼參與編制價格指數是希望通過企業力量幫助政府部門更全面地了解行業,更好地制定相關政策。
具體來說,金鑼價格指數的前期編制由山東財經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完成,價格指數由金鑼銷售平臺直接編制生成,真實性得到了保證。
據金鑼集團黨委書記鄭培清介紹,目前,金鑼價格指數編制方案經過相關專家論證、完善,指數平臺運行基本穩定,商品分類、信息網絡、人員隊伍日趨完善。
根據豬肉分類國家標準及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豬肉等級標準,相關專家確定了金鑼價格指數的商品分類方法,將金鑼豬肉產品共分為2個一級分類,7個二級分類,213個三級分類。
在考慮豬肉、生豬的特點并結合集團生產經營的基礎上,金鑼集團根據山東省物價局和臨沂市物價局的建議,最終將價格指數分為以下幾類:按指數的周期分為日指數、周指數;按對比的基期分為環比價格指數、定基價格指數;按指數的范圍分為單品價格指數、分類價格指數。
“金鑼在全國的18000家零售店和200多家辦事處,是金鑼價格指數運行的基礎。”金鑼集團信息中心主任牛紹寶告訴本刊記者,指數系統通過每天各門店和辦事處的訂貨量、零售價自動進行價格采集、整合和發布,系統日常的服務人員僅1-2人即可完成。
據調研發現,編制金鑼價格指數,對于生豬養殖戶、加工企業、行業市場都有重要意義。
“從功能上來說,金鑼價格指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山東省臨沂市物價局局長徐勤夫告訴本刊記者,金鑼價格指數的編制有利于解決生豬、豬肉市場價格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建立價格指數平臺,及時向養殖戶、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發布權威、全面的價格信息,能夠正確引導社會預期,防止輿論誤導和惡意炒作,促進供求平衡。
另外,金鑼價格指數能夠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有效數據支持。通過對價格指數的分析和解讀,有利于政府部門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宏觀政策,克服市場調節失靈;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及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生產結構、市場布局及價格策略,保護養殖戶利益,推進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
最后,金鑼價格指數是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通過編制金鑼價格指數,打造價格信息高地,有利于進一步凝聚企業跨越發展之“魂”,有利于增強企業市場影響力、品牌競爭力與行業主導力,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樹立行業價格風向標。
幫助養殖戶抵御風險
客觀地說,當前生豬市場上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價格信號傳導機制,養殖戶特別是中小散戶對供給和價格變化不能提前應對,只能被動承擔豬肉價格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而民間由于受限于組織實力、地域間信息溝通不暢等因素,無法充分起到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科學指導生豬生產的作用。
面對現實情況,除了積極探索價格指數的建設之外,金鑼集團也在探索如何同養殖戶聯手形成命運共同體,開展“訂單式農業”的養殖模式,幫助中小養殖戶抵御豬周期風險。
記者在山東臨沂調研發現,金鑼集團在當地開展“訂單式農業”,與養殖戶簽訂包產合同。由集團統一分配給養殖戶仔豬、飼料、疫苗、用藥等生產資料,選擇有實力、有資格的養殖戶合作養殖。
杜傳民是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半程鎮小郝埠的生豬養殖戶,養殖規模在800頭。杜傳民與金鑼集團簽訂了保底收購價,即無論市場價如何波動,養殖合格的生豬金鑼均以7元每斤的價格進行收購,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據杜傳民介紹,金鑼集團對于養殖戶的篩選是很嚴格的,為了滿足集團的要求,他也事先完成了本身的擴產和養殖條件的改建,其中飼料投入、獸藥使用等數據一定要做到記錄詳細,金鑼集團會定期進行檢查。
杜傳民與金鑼的合作獲得了持續穩定的利潤,且避免了豬周期帶來的損失,這也帶動了本村的很多養殖戶積極改造自身條件與金鑼合作。
本刊記者在臨沂市調研發現,金鑼集團在臨沂當地選擇有實力、有資格的養殖戶合作養殖,并與養殖戶簽訂包產合同,由集團統一分配給養殖戶仔豬、飼料、疫苗、用藥等生產資料,每年生豬出欄數達上百萬頭左右,有效地進行了精準扶貧,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
在徐勤夫看來,金鑼集團這種訂單養殖的優勢在于,無論市場行情優劣,都以簽訂合同價格收購,既保證了農民的利益,又利用了全產業鏈優勢,保證企業不受損失。
在行業內人士看來,金鑼在養殖端的投入不僅打通了整個生豬生產、加工、銷售鏈條,形成了豬肉行業的閉環生產鏈,同時訂單養殖也彌補了金鑼價格指數在養殖端數據的缺失,促進了金鑼價格指數在行業鏈條各環節數據的不斷完善。
鼓勵更多同行參與
有不愿具名的行業內人士表示,編制金鑼價格指數,對于生豬養殖戶、加工企業、行業市場都有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于解決生豬、豬肉市場價格信息不對稱問題;其次,能夠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有效數據支持;第三,有利于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通過編制金鑼價格指數,有利于金鑼樹立行業價格風向標。
當然,剛剛起步的金鑼價格指數也需要不斷完善。
一方面,由于金鑼價格指數發展歷史較短,經歷的周期數較少,其數據標本量少,且目前并沒有覆蓋存欄量和能繁母豬數量,可供分析的數據有限。
另一方面,金鑼價格指數目前僅覆蓋金鑼一家企業,競品企業由于競爭關系,恐泄漏商業機密等顧慮,進入金鑼價格體系還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制約了數據的廣泛性。
金鑼集團副總裁樊紅旺對本刊記者說,金鑼集團編制價格指數實際上更多是承擔了國家社會責任,構建目的也是可以同全行業共享,金鑼不僅希望更多的生豬養殖和屠宰加工企業參與進來,實現行業共享共榮,也希望金鑼的價格指數運行模型可以同國家有關部門共享。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認為,破局豬周期,不是一個部門、一個企業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利益相關方一起推動建立科學的預警體系,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樣才能更大限度減少豬周期對于生豬養殖行業的損害。
在徐勤夫看來,目前金鑼價格指數是在山東省級平臺進行發布,政府將幫助企業提升價格指數發布平臺的權威性,并擴大到國家平臺來發布,以擴大對市場的引導力。
在行業內看來,金鑼價格指數的成功在于企業和政府良好的聯動關系。“政府將幫助金鑼價格指數不斷升級,聯系更多企業加入進來,擴大樣本量,增加指數的權威性。” 徐勤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