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本是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他們中有的靠勞動技能脫貧致富,有的憑知識技術建功立業,有的用青春和汗水為祖國奉獻。
安徽碭山縣農村姑娘李娟,躺在床上,用嘴咬著觸控筆做電商,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中南大學金展鵬院士,坐在輪椅上,潛心科研20多年,薪火相傳帶出了科技團隊“金家軍”,成為享譽國際材料科學界的“中國金”;雙腿假肢的登山家夏伯渝,歷經43年努力,5次沖頂珠穆朗瑪峰,終于在暴風雪中登上世界之巔……

千萬殘疾人緊跟新時代前進步伐,以奮斗者的身姿,做時代的追夢人,超越自我,跨越障礙,克服人們難以想象的困難,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向上向善的偉大力量,看到了為人利他的博大情懷,看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的繼承和弘揚,也看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的傳播和踐行。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明確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推動殘疾人事業在制度建設、服務能力、基礎條件、社會環境等全面登上一個新臺階,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在過去的2018年,我國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數量減少100多萬;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在校生達66.6萬人,比2017年增加8.7萬人;新增11.8萬城鎮殘疾人就業,為49.4萬名殘疾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為11.3萬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了危房改造,為110多萬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而當前,全國仍然還有160多萬農村貧困殘疾人,確保他們的脫貧才是真脫貧,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點和難點。
一直以來,四川潤通現貨市場致力打造鄉村數字經濟農商平臺,努力做好鄉村振興供應鏈核心企業孵化器以及精準扶貧新型三農產業服務平臺。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計劃”和“精準扶貧工程”的道路上,將先行先試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方式”面向革命老區及偏遠地區進行推廣。在此過程中,四川潤通現貨市場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努力打造全國革命老區及偏遠地區的供應鏈平臺。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付出都應當有回報。四川潤通現貨市場在此呼吁社會各界人士加入到關注和幫扶殘疾人的行列中來,讓殘疾人早日走出困境,實現心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