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千年繡花針,
穿過五彩斑斕的絲線,
千年蜀繡的風韻躍然而上。
一針一線,驚艷了時光,
“山鬼”已經琢磨了近40年。
那么,“山鬼”是誰呢?
「 讓我們一起發現蜀繡的魅力世界 」
“山鬼”是碧桂園摩卡業主、重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孟隆引,因其作品針法細膩,構思巧妙,善與現代藝術創新融合而得名。
始于初心,緣于熱愛
孟隆引從6歲開始便拿起了繡花針,因為姨婆會刺繡,所以從小就跟著學習一些基礎性的內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和自己的天賦相遇。
跟姨婆學了9年,直到姨婆去世,孟隆引發現只要一刺繡就會想到姨婆,一想到就會傷心難過。于是,決定把蜀繡埋藏在心底,按照父母的意愿,謀了一份“正經事”。
盡管拿著高薪,但孟隆引過得并不快樂,心里時常感到空蕩蕩。2000年,孟隆引毅然辭掉工作,從都市白領再次變身為一名“繡娘”,以學徒的身份,從零開始,沒有退縮也不含糊,潛心修煉蜀繡技藝整整十年,始終保持著對蜀繡熱愛的初心。
十年間
從零開始
從不退縮含糊
支撐她的
唯有對蜀繡的初心與熱愛
極致嚴謹,才是完美
僅憑滿腔熱愛,并不能成就大師,唯有專注嚴謹,方能有所成就。
蜀繡作為四大名繡之一,共有12大類,傳統針法有一百多種,常用針法有二十多種,針法組合多變。一件作品往往要運用十幾種針法,十幾套、一百多個顏色,于細節處見真章。
“即使是學習一種最為普通的針法,也至少要半個月的時間,更不要說組合針法了,那是相當的耗時。”孟隆引也是用了數年時間才完全得以掌握。
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一件作品
十幾種針法
一百多個顏色
于細節處見真章
同時,蜀繡技藝嚴謹精密,對細節要求近乎苛刻,只要發現繡品稍有瑕疵,孟隆引都會毫不猶豫地拆掉重來,力求“一絲不茍”。
孟隆引的單面繡作品唐卡《白度母》,就用到了傳統蜀繡平繡針法十幾種針法,從構思題材、收集素材、創作底稿、完成刺繡,花費近兩年的心血。整件作品約用到十幾套、一百多個顏色,用線長度實在無法計算,作品最終獲第八屆中國(重慶)工藝品、旅游商品及家居用品交易會金獎。
· || 作品—白度母 || ·
傳統技藝傳承,更需要創新
在接下來的又十年里,孟隆引只要有時間就會遍訪巴渝兩地名師,最終獲得蜀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郝淑萍的青睞,學習掌握到雙面異型異色繡、雙面立體繡等各種蜀繡絕技。
2014年,孟隆引獲得重慶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稱號。她獨創的“素描繡”作品《達芬奇自畫像》,現已被收藏。未來,孟隆引希望能通過創新,呈現出不一樣的蜀繡之美。
“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的結合,
能呈現出不同的蜀繡美。
希望更多人知道這項技藝,
也希望尋覓到有心的有緣人。”
一針一線承襲底蘊
一絲一縷彰顯文化
千年歲月流淌
蜀繡之美依舊
想要像孟隆引一樣成就一門技藝
就必須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
與熱愛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