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大咖來碧桂園開講啦!
12月9日,知名財經作家秦朔
為碧桂園員工上了一堂公開課
從經濟新趨勢講到現代都市圈的發展
從解析中國式創新到分享企業家精神
秦朔描繪了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美好藍圖
這些關鍵的知識點,不容錯過!
你get到了嗎?
1
注重規劃思考,生產性創新很重要
秦朔說道,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是1.8%,如今已上升至15.8%。經濟發展能取得現在的成就,這是勞動者和創造者共同造就的史詩。
“透過碧桂園,可以觀察到民營企業的發展歷程。”秦朔提到,“碧桂園對于外部環境的精準判斷以及快速作出的響應,讓這家企業不斷趕超對手。這基于碧桂園的核心能力,包括知識技能、團隊、價值主張等。”
秦朔認為,身處當下經濟的發展大勢下,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長期思考的能力,做好規劃,追求可持續性的發展。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應重視生產性的創新。立足全球經濟來看,真正強大的經濟體,無一例外在生產性創新方面都有核心能力和優勢。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秦朔分析了該會議的重點內容,其中包括:“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同時,推動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正如秦朔所說,碧桂園恰好又踩在了發展的節點上。2019年初,碧桂園就定位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宣布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為三大核心業務。今年以來,碧桂園集團旗下的博智林已搭建了建筑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多個在研產品線,并進入測試及小批量量產階段。截至2019年12月,已遞交專利申請超過1300項,在研建筑機器人項目58個,其中28款進入工地測試階段,智能制造工廠已經正式投產,佛山順德機器人谷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2
數字化是企業創新的重要元素之一
“我今年到阿里、騰訊、平安、華為做調查,他們身上積累的數據化、數字化能力非常強大。”秦朔分享,數字化的本質,是把一切決策都變成算法,用數據做管理。碧桂園也在用數據驅動發展,精準決策,這是企業創新非常重要的部分。
今年10月,碧桂園的“數字化碧桂園”案例還獲得了2019IDC中國“數字化轉型綜合領軍者”大獎。碧桂園正以突破空間、同步時間、萬物連接、人機協同為目標,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5G等技術變革生產方式和高度信息化的現代管理方式,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營銷、生態系統和場景化融合服務,向行業展現了一系列未來地產的科技場景。
秦朔介紹,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指出,超自動化、人工智能安全、實用型區塊鏈等都是2020年重要戰略科技的發展趨勢。未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持想象力,大膽去想象和創造我們新的生活方式。
3
都市圈是未來30年中國發展的大勢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首次提出“要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從十三五到十四五,城市化仍是重要主題。”秦朔認為,都市圈發展是未來30年中國發展的大勢。中國的城市化發展空間還有很大,剛需還是很強的。
摩根士丹利今年對外發布藍皮書報告《中國城市化2.0:超級都市圈》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升至75%,增加2.2億“新市民”。隨著中國城市化2.0的發展,中國的生產力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身體力行者,碧桂園堅持看好中國城鎮化的發展,均衡布局一、二線,三四五線城市。目前,碧桂園已落子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1235個縣鎮的2000多個項目,是行業內布局最廣泛的房企。
秦朔還列舉了這樣一則數據:隨著高速公路和高鐵的通勤發展迅速,城鎮化到都市圈的條件已經成熟。比如長三角城市群2小時交通圈覆蓋范圍在2013年達到136284平方公里,長三角城市群面積46.3%;2016年2小時交通覆蓋圈面積則為189439平方公里,占城市群總面積64.4%;2013年上海、杭州與中小城市2小時通達的城市數量63個,2017年提升到113個。
“都市圈的發展,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比如公共交通站、通信、銀行跨境,離退休的養老信息交換,醫保定點機構的擴大等方方面面的變化。”秦朔提到,“當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都是現代化都市區建設的重中之重。但是他們的整個的定位和地位是不一樣的。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需要將很多有引領性的城市凝聚起來,創造多個世界級的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