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高層區塊鏈知識公益培訓(鏈媒班)第二期在京開班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要以先進技術引領驅動融合發展,用好 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加強新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當前,世界正在加快進入數據經濟時代,區塊鏈技術作為引領社會生產力變革的新力量,備受全世界矚目。在此背景下,基于首期鏈媒班的成功舉辦,10月18日,2020年媒體高層區塊鏈知識公益培訓(鏈媒班)第二期在北京開班。
本期鏈媒班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華夏時報聯合傳媒區塊鏈產業智庫等機構發起,得到了清華x-lab數權經濟實驗室、火鏈科技等機構的支持,由國內區塊鏈領域、金融領域、傳播領域一流專家及互聯網頭部公司等一線實踐管理者授課,旨在進一步推動區塊鏈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幫助媒體正確理解和傳播區塊鏈新聞及知識,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傳媒行業的深度融合應用,引領傳媒行業技術范式變革。參加培訓班的學員主要為來自全國各地的主流媒體社長、總編輯、副總編輯等媒體高層,及部分媒體中層骨干、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創始人等,傳媒區塊鏈產業智庫秘書長黃蓉主持了本次培訓活動。
傳媒區塊鏈產業智庫秘書長黃蓉
媒體是新技術傳播和應用的先行者
當前,全球范圍內已有很多國家都紛紛從國家戰略層面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部署,我國也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并把它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9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各行業產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為區塊鏈技術和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在本期鏈媒班上表示,我國區塊鏈技術發展已從戰略布局進入到實際推進的新階段。
“從計算機時代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下一代可信互聯網時代,媒體從來就是新技術傳播和應用的先行者。”在趙健看來,在區塊鏈行業發展到新一階段的今天,傳媒業對其傳播和應用面臨更多責任和挑戰。一方面,如何利用、駕馭區塊鏈的技術,推動傳媒業在新時代更好地發展,是擺在傳媒業從業者,特別是管理者面前的一個大課題;另一方面,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區塊鏈和各行各業不斷加強融合的同時,對于輿論環境、政府治理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責任和挑戰。
華夏時報執行總編輯李愛明
基于此,鏈媒班應運而生。華夏時報執行總編輯李愛明在鏈媒班上表示,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技術,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它的出現對現有的社會、經濟、生活領域都有著重大影響。尤其在“10.24講話”之后,全國范圍內,一場區塊鏈熱潮在持續蔓延,區塊鏈和各行各業的結合度也在持續增加,傳媒行業同樣如此。
“鏈媒班主要關注的問題有三大方面:一是區塊鏈到底是什么?二是區塊鏈技術會怎樣影響、改變世界尤其是商業世界?三是區塊鏈與傳媒會產生怎樣的互動?傳媒業又會如何應對?”李愛明表示:“我們希望今后能對一些新知識點,舉辦更多類似的公益培訓。”
清華x-lab數權經濟實驗室主任鐘宏
清華x-lab數權經濟實驗室主任鐘宏認為:“區塊鏈不僅是一項技術,它既可以推動與實體經濟的發展,也能推動商業模式、組織形態、思維方式的全方位的變革。傳媒行業與區塊鏈行業深度融合可以充分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可信、數據共享、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降低云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多方面的作用,相信區塊鏈技術能夠給傳媒行業注入全新的活力。”
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原專職副主任陸小華
伴隨著新技術在媒體行業的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有四個突破點:一是以‘六可’新形態內容產品為內容建設重點;二是以協同生產、體系競爭力構建為能力建設重點;三是以獲取多形態數據資源作為資源建設重點;四是以增強分發能力作為加強內容建設的重要基礎。”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原專職副主任陸小華表示,探索運用人工智能,是加快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決策的戰略選擇,是體現時代性、預見性、戰略性的重要政策。
區塊鏈引領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
當前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數字化革命,區塊鏈作為互聯網的顛覆科技,正成為這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重要的技術。以區塊鏈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在加速推動全球經濟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并帶動包括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突破。從應用層面來看,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
火鏈科技副總裁陳黛
“區塊鏈知識在全國各地得到普及,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方興未艾。”火鏈科技副總裁陳黛表示,區塊鏈對于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技術革命、產業革命以及傳媒業的變革,都會帶來巨大的價值和意義。
鐘宏表示:“未來基于數字化的技術,我們在物理世界的一切權益,包括資產全都要形成數據化,就是以數字的形式來呈現,未來所有資產都會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數字經濟3.0時代我們會迎來以新要素作為核心的生產要素的全新的經濟體系。”
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業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李禮輝
“區塊鏈是多種技術的集成創新。”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業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李禮輝表示:“數字信任主要的優勢是高效率、低成本、普惠性,未來我覺得數字信任還會在更大的范圍做大。例如數據可信、產權可信、授權可信、合約可信、法人可信,也可以進一步做到指揮全可信,這一定會重構我們的工業模式和我們的生活模式。”
火鏈科技大學兼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
以數字人民幣的運用前景為例,“在數字人民幣時代,新智能商業時代即將來臨,數字人民幣或將支持B2C、B2B支付場景,打通數字化支付這一關之后,B2B、B2C的電商平臺有望進一步爆發,公司管理方式也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出納等崗位甚至可能消失。”火鏈科技大學兼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預測,銀行等金融機構如果把握住這些機會,有可能三四年之內會超越支付寶和微信。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
區塊鏈技術未來應用的前景之大不言而喻。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表示,區塊鏈未來一定是跟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的,一定是大的融合技術體系。李鳴說:“從這個視角來講,區塊鏈是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等技術組成的,區塊鏈跟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融合起來形成數字科技,數字科技未來是不是可以跟量子計算、生物工程組成未來科技?從這個視角來看,其實區塊鏈只是整個大的技術、科學體系里面的一個非常基礎的組件。在這個特定的時代,利用它特定的技術特點來起到特定的作用。”
區塊鏈技術瓶頸有待突破
不可忽視的是,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以區塊鏈技術的瓶頸為例,李禮輝認為,目前區塊鏈發展還處在一個瓶頸狀態,即規模化可靠應用的瓶頸。“我國的區塊鏈技術研發要致力于突破規模化可靠應用瓶頸,包隱私計算技術、真實性監督機制、智能合約技術、密鑰技術、多元化技術平臺集成以及應用程序的可靠性。”他表示,這幾年中國在區塊鏈專利的申請方面已經做得很好,甚至超過了美國,但在底層高價值的基礎領域,我國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李禮輝指出,在底層技術上,作為一種技術集成創新,區塊鏈的數據庫、P2P對等網絡、密碼學算法等基礎組件技術相對成熟,但必須進一步達到集成應用的新要求。此外,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新技術有待完善。“數字技術的平等是數字經濟平等競爭的基礎。”他認為,只有補齊短板,我們才能跟西方國家真正建立平等競爭互利的關系。
李鳴同樣認為,區塊鏈技術存在多方面的價值,但同樣也存在一些挑戰,主要體現在監管融合、新型安全、商業模式、技術體系四個方面。因此,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加速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進程。
互動對話
本期鏈媒班還設置了互動對話環節,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原專職副主任陸小華,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副會長、《傳媒茶話會》創始人劉燦國,信息社會50人論壇執行主席段永朝,火鏈科技大學兼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四位嘉賓同臺,就“沖擊與對策:媒體如何擁抱區塊鏈?”這一主題進行了熱烈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