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靈魂的窗戶
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此看出來。”
——博厄斯(現代人類學先驅)
其實,眼睛不僅僅是靈魂的窗戶,更是全身健康的監測窗口。眼底健康狀況究竟如何?通過眼底照片可以監測全身健康狀況嗎?又該如何做好健康管理?
2020年8月6日,愛康集團聯合國家科技信息資源綜合利用與公共服務中心眼科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以及Airdoc發布了第一個基于視網膜人工智能評估的《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這也是自2019年以來,愛康再次攜手合作伙伴,對中國體檢人群眼底健康更進一步的科學性分析,此次藍皮書發布也同步于人民網、新華網等多個直播平臺在線發布,直播觀看量超70萬。

第一個基于視網膜人工智能的
《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
此次藍皮書評估樣本量首次突破百萬,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基于視網膜人工智能評估的百萬體檢人群的健康狀況評估,此藍皮書的發布,對國民健康管理更具有指導性意義,全力助推“共建共享 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國戰略,實現國民健康夢。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曾強,北京健康管理協會會長邱大龍,國家科技信息資源綜合利用與公共服務中心眼科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主任胡紅亮,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Airdoc創始人、CEO張大磊,愛康集團助理副總裁汪朝暉,Airdoc首席醫學官陳羽中等重磅嘉賓出席了此次發布會。共同探討眼底健康狀況的現狀,并針對健康管理提出了專業見解,旨在共同推進愛眼護眼的健康生活理念,提高慢病風險防控意識,減少惡性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為“健康中國2030”的早日實現作出了積極貢獻。


出席嘉賓(從左至右):愛康集團北京區醫療管理副總經理李秀池,愛康集團助理副總裁汪朝暉,國家科技信息資源綜合利用與公共服務中心眼科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主任胡紅亮,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Airdoc首席醫學官陳羽中,Airdoc創始人、CEO張大磊
健康體檢是國民健康的守門人
作為我國健康管理行業的領軍人物,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曾強首先發表了演講:“定期健康體檢是預防的有效手段,通過定期健康體檢,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并對于慢性疾病、癌癥等相關疾病真正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保障生命的同時,也節省了大量的醫療開支。所謂治未病不光是減少我們的痛苦,也給社會資源進行大量的減少,可以說,在健康管理道路上,健康體檢是國民健康的守門人。而人工智能必將助力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曾強演講
為愛康點贊
北京健康管理協會會長邱大龍作為健康管理創新理念的倡導者,不斷推動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服務品質的提升,對于愛康在健康管理道路上的點點滴滴,邱大龍會長高度點贊:“免費開通新冠病毒專家咨詢熱線;設立獎勵基金,助力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為兩期新冠病毒疫苗注射的志愿者提供5年免費體檢;支援武漢,10天之內核酸檢測數量近30萬;以及北京和大連疫情下的積極馳援,我覺得愛康集團榮獲《南方周末》在第十二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頒發的‘2020年度特別關注獎-戰役先鋒企業‘稱號是真正的實至名歸。”

北京健康管理協會會長邱大龍演講
AI+大數據,助力健康中國
眼健康工作的推動,離不開國家、企業、健康管理機構以及個人和家庭的不斷努力,更離不開AI賦能下,眼科大數據平臺的共建共享。國家科技信息資源綜合利用與公共服務中心眼科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主任胡紅亮以“健康管理新態勢”為主題作了精彩演講:“要實現個性精準,在以前有很多難點,現在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夠實現千人千面精準的服務,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能夠更有效的進行健康管理。”

國家科技信息資源綜合利用與公共服務中心眼科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主任胡紅亮演講
精準預防是關鍵
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成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在演講中向大家分享:“眼健康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和眼病慢病的年輕化,眼健康越來越重要。眼健康也是全身健康的重要一部分,高血壓、糖尿病等都與眼健康息息相關,通過眼睛可以看全身的健康,看心腦血管的危險程度。有了人工智能和信息學的應用,早期篩查、早期干預和長期監管才能真正的落實,才能針對不同人群做到個性化和精準化的健康管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演講
第一個基于視網膜人工智能評估的
《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
全面解讀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發布會現場全面解讀了第一個基于視網膜人工智能評估的《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演講
超七成人群存在眼底異常
針對2018年5月開始到2020年7月期間參與人工智能眼底照相疾病風險評估的體檢者進行分析,涵蓋全國23個省級行政區共1,003,585人,整體異常檢出率為74.8%,且男性異常檢出率高于女性,眼底健康問題更為嚴重。

超七成人群存在眼底異常
40歲及以上人群需要更加注意眼底健康
視網膜血管異常檢出率在40歲-49歲人群出現了跳躍式的升高,40歲以下人群的檢出率為6.2%,40歲及以上人群的檢出率為75.9%,40歲及以上人群檢出率是40歲以下人群檢出率的12.2倍。

視網膜血管異常檢出率
視網膜動脈硬化檢出率從40歲開始,檢出率呈現跳躍式增長。40歲-49歲人群視網膜動脈硬化檢出率為61.2%,是30歲-39歲人群檢出率(8.3%)的7.4倍。

視網膜動脈硬化檢出率
黃斑部異常在40歲-49歲人群的檢出率為38.6%,是30歲-39歲人群黃斑部異常檢出率(25.7%)的1.5倍。

黃斑部異常檢出率
玻璃膜疣視檢出的最主要的黃斑部異常。在40歲以下人群的檢出率為21.2%,40歲及以上人群的檢出率為47.0%,40歲及以上人群玻璃膜疣的檢出率是40歲以下人群的2.2倍。

玻璃膜疣檢出率
全國各地區、各行業眼底狀況普遍不佳
從地域分布來看,除河北、福建、四川、山西外,其余地區標化檢出率均超過70%;內蒙古自治區、遼寧、廣東、陜西、上海為眼底異常檢出率最高的5個地區。

眼底異常檢出率最高的5個地區
專業技術人員(互聯網、IT從業者、科研等)、生產和運輸設備操作及有關人員(重工業、電子技術、加工制造、零售批發等)、商業服務業人員(廣告、媒體、醫療服務等)為眼底異常標化檢出率最高的3個行業大類。

眼底異常標化檢出率的行業
三高一胖人群眼底健康問題更需引起關注
藍皮書中將高血壓、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血脂異常、體重指數超標與眼底健康進行了綜合分析,數據顯示:高血壓、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血脂異常、體重指數(BMI)超標人群眼底異常檢出率均高于總樣本人群。

編輯搜圖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高血壓人群眼底標化檢出率為89.5%
高于總樣本人群眼底異常檢出率(74.8%)

編輯搜圖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糖尿病人群眼底異常標化檢出率為93.6%
糖尿病前期人群眼底異常標化檢出率為89.4%
均高于總樣本人群眼底異常檢出率(74.8%)

編輯搜圖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編輯搜圖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血脂異常組
眼底異常檢出率、視網膜血管異常檢出率、
視網膜動脈硬化檢出率、糖網檢出率
均高于血脂正常組
體重指數(BMI)超標組
眼底異常檢出率、視網膜血管異常檢出率、
黃斑部異常檢出率、視盤視神經異常檢出率
均高于體重指數(BMI)正常組
人工智能助力全身健康管理
借助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視網膜圖像評估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用人工智能驅動傳統體檢模式變革,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基于視網膜人工智能評估的百萬體檢人群的健康狀況評估。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Airdoc首席醫學官陳羽中在演講中也表示:“視網膜是全身唯一的一個能夠直接觀測血管和神經的組織,非常難得,不僅能夠觀測眼底疾病,還能直接能觀測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全身性神經疾病以及其他疾病。Airdoc人工智能眼底照相風險評估系統,通過視網膜,能夠發現疾病進程,也能預測疾病風險。并且,AI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模型不斷的學習迭代,發揮更大的價值。目前最多能夠展現55個疾病病種和8個重大疾病風險。”
Airdoc首席醫學官陳羽中演講
大咖話健康
《“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年)》指出:眼健康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此次發布會,愛康邀請到了眼科領域、健康管理領域專家,共探健康管理之道。
圓桌論壇(從右至左):Airdoc首席醫學官陳羽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張黎剛,國家科技信息資源綜合利用與公共服務中心眼科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主任胡紅亮,主持人劉曦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張黎剛:
中國醫療資源非常不平衡,14億人口中注冊醫生只有三百萬人,差不多每一千個中國人中有2個注冊醫生。AI的意義,能夠復制并放大專家的經驗,并應用到基層,特別是對于體檢機構,能夠提升篩查水平和醫療質量。愛康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上一直走在前列,通過新技術不僅彌補了醫療資源的不足,也能更好的助力健康管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 魏文斌:
通過人工智能在眼健康管理過程中把高危人群篩選出來,針對高危人群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也很有意義的。所以人工智能在眼科領域的價值,第一是篩查,第二是輔助診斷系統,第三是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管理。
國家科技信息資源綜合利用與公共服務中心眼科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主任 胡紅亮:
人工智能應用的大眾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很好地作為決策參考,但也離不開權威專家的指導,更離不開權威機構和行業領先大咖們對于應用標準和評判基礎的制定,相信未來人工智能的應用會愈發成熟和廣泛。
Airdoc首席醫學官 陳羽中:
健康管理需要整個社會的投入,全民健康提升的性價比是對預防和健康管理的投入,通過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的過程中及早發現重疾風險和疾病隱患,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才是人工智能賦予健康管理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