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雷玄
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北京發布45項地方標準。7月13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稱,北京發布45項地方標準。據悉,此次發布的標準體系主要涉及支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支撐民生工程建設,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四個方面。
這45項地方標準中,首次制定標準30項、修訂標準15項。按涉及領域劃分,資源節約與利用標準14項、工程建設標準9項、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7項、環保標準5項、衛生標準4項、信息化標準2項、農業標準2項、服務業標準1項、公共安全標準1項。
做好2022年冬奧會空氣質量保障
此次發布的多項地方標準支撐北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2022年冬奧會空氣質量保障。
其中,修訂《城市道路清掃保潔質量與作業要求》,規定了城市道路清掃保潔的等級劃分、作業要求、作業信息、質量要求和質量檢查等內容,將為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工作有序開展及合理監督提供有力依據,有利于提高城市道路潔凈水平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北京還修訂《車用汽油環保技術要求》《車用柴油環保技術要求》,從源頭上減少移動源排放污染,支撐做好2022年冬奧會空氣質量保障。
在汽油方面,一是加嚴了烯烴含量、芳烴含量、餾程各點溫度限值,有利于減少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顆粒物排放。二是增加了氯、硅等物質的含量限值,有利于杜絕有害物質添加。
在柴油方面,一是加嚴了多環芳烴含量、餾程各點溫度限值,有利于減少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二是增加了“不得加入鹵素、含硅、含磷化合物等任何可導致汽車無法正常運行的添加物或污染物”的要求,有利于杜絕有害物質添加。修訂后的標準全面嚴于國家標準、日本標準和歐洲標準。
據介紹,實車試驗結果表明,標準實施后,汽油車顆粒物排放可下降20%-30%,碳氫化合物下降10%-15%,一氧化碳下降6%-10%。柴油車顆粒物排放可下降20%,氮氧化物下降10%。
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
北京制定《電子信息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企事業單位碳中和實施指南》《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有利于支撐北京“十四五”時期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2035年碳排放持續下降、在全國率先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北京制定《快遞綠色包裝使用與評價規范》,規定了寄遞企業郵件包裝和快件包裝的綠色使用要求、操作和管理要求以及評價等內容,將推動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支撐垃圾分類以及塑料污染治理,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此外,北京制修訂4項《用水定額》系列標準,落實《北京市百項節水標準規范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0-2023年)》,將提高北京在白酒和啤酒生產、整車制造、中成藥制造、機關用水等領域的用水效率,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修訂《公共建筑室內溫度節能監測標準》,新增室內溫度定點快速檢測和移動快速檢測的技術內容,進一步規范和指導公共建筑供暖空調系統室內溫度控制與節能運行,提升室內溫度控制監督檢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推動公共建筑綠色低碳轉型。
支撐民生工程建設
北京修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星級劃分與評定》,與相關國家標準相銜接,修訂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星級劃分與評定總體要求、星級劃分與標志、申請星級評定的基本要求、星級申請條件和評定管理。標準的實施將為北京500余家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供更加科學、可量化的評價指標,提升標準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促進養老服務產業健康發展。
北京制定《社會心理服務站點服務規范》,以街道(鄉鎮)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社區(村)社會心理服務站服務管理運行工作情況為基礎,重點規范了社會心理服務站點的基本要求、服務內容與要求和評價改進等內容。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規范120余家社會心理服務站點建設,著力形成一批設備完備、制度完善、服務優質、惠及群眾廣、社會效益好的社會心理服務站點,為近1400個社區(村)和轄區單位提供社會心理服務,支撐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
北京制定《醫務人員傳染病個人防護技術規范》,是國內首個針對傳染病的醫務人員個人防護技術的標準,規定了醫務人員傳染病防護基本要求、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等內容。
其中,個人防護用品選擇部分規定了醫務人員防護等級應與感染風險等級相對應分為極高、高、中、低四個等級,明確了常見傳染病不同診療情景下個人防護等級,并規定醫務人員應根據防護等級選擇個人防護用品。
據悉,該標準實施后有利于為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在傳染病防治過程中做好個人防護提供指導,降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感染風險,保障醫務人員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