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投資者李某在瀏覽網站時,某網絡科技公司關于“某股票資訊終端”的產品宣傳引起了其極大的興趣。通過進一步接觸,李某了解到,該公司軟件主要提供股票走勢準確度和售后一對一咨詢服務,并按照走勢精準度和咨詢內容劃分不同的等級進行收費。如“絕密計劃”等級由“王牌投資總監”親自指導操作,收費逾10萬元。
在“轟炸式”營銷攻勢下,李某最終交了10萬元,成為該公司的VIP用戶。之后李某按照指導購買了股票,卻沒有帶來預期的收益,甚至造成嚴重虧損。李某第一時間要求對方退款,發現對方微信和電話均失聯。
近幾年,新興金融消費場景不斷涌現,在利好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同時,也讓不少不法分子鉆了空子,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為進一步防止消費者上當受騙,樹立科學的投資理財觀念,馬上消費金融(以下簡稱“馬上消費”)持續加強掃黑除惡知識普及,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確使用金融服務,提升消費者的防范非法證券期貨意識。
一、什么是非法證券期貨活動
非法證券期貨活動是指未經批準從事依法應由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核準或批準,應受法定監督的證券發行和經營證券期貨業務的活動。
二、常見類型和手法
1. 電話營銷陷阱:提供“必漲股”騙取服務費、保密費;2. 服務升級陷阱:以“升級會員”“參加操盤計劃”卷款;3. 退賠維權陷阱:以“解套”為幌,加收“高級服務費”;4. 高端培訓陷阱:開證券投資“高峰論壇”收取“培訓費”;5. 炒股軟件陷阱:以“賣軟件”為由,變相收薦股“信息服務費”;6. 假冒機構陷阱:冒充知名機構開講座搞咨詢”“理財”;7. 草根專家陷阱:吹噓操盤業績收“學員費”、“收益分成”;8. 現貨商品陷阱:“高回報”誘導參與期貨性質“現貨交易”。 非法證券期貨活動是一種典型的涉眾型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干擾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破壞社會和諧穩定。不法分子通常使用虛假身份和信息,通過夸大宣傳、承諾收益等手段,引誘投資者上當受騙,在騙取投資者錢財后,就會揮霍一空或者逃之夭夭,投資者的損失更是難以追回。所以,消費者需要時刻提高警惕,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為維護金融市場的秩序,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馬上消費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加大知識普及力度,倡導投資者要與時俱進,及時學習金融知識,提高自身的金融辨別能力,理性消費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