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浪潮下,企業和消費者都朝著數字化終極目標奔去。金融科技憑借在數字化上的先發優勢和成熟解決方案,由內而外地為數字經濟注入AI能力。
金融科技始于金融,在金融服務創新中進化成熟,并逐漸與數字經濟融合,成為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潤滑劑、助推器。
翻開金融科技進化史可以發現,數字科技的觸角已從金融領域延伸到各行各業。近五年以來,移動互聯網重塑數字經濟形態,移動支付打開了新商業、新金融的流量入口,非接觸金融服務演變成為主流。 為了適應線上化的資金分配、風險控制,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快速在金融場景中落地應用。
金融科技抓住了數字金融升級紅利,在技術開發和場景應用上不斷迭代,完成自身商業模式和服務能力的打磨。當數字金融戰略向前推進時,數字化轉型從金融延展到各行各業,這時金融科技所具備的新興科技先發優勢,也迎來一個更大的機遇:通過科技賦能數字經濟。
作為最接近消費者和實體的金融服務之一,消費金融也在數字金融周期中尋找自己的時代坐標。消費金融原本就屬于科技與金融兼備的新型業態,在過去十年間完整地經歷了互聯網金融革命,已經形成了一套與小額、高頻、分散場景適配的線上化展業模式。如今,數字商業轉型中形成的數字金融缺口,恰是消費金融機構的業務拐點。
任何金融形態本身不能直接產生價值,但當它們與產業經濟相碰撞,便能加速價值增長。依靠數字科技驅動的消費金融,正以新消費基礎設施的身份,內外協同推動數字經濟向前跨越。由互聯網金融升級而來的數字消費金融,不僅重塑數字金融服務范式,而且能直接對外輸出To B服務能力,提升企業數字化經營效率。
消費金融新拐點
從技術迭代和用戶消費習慣演變的角度來看,國內消費金融市場經歷了兩次升級。第一次是互聯網金融興起,部分互聯網金融巨頭和消費金融公司憑借基因和生態優勢,抓住了從PC到移動互聯網遷躍的時代機遇,完成資源積累、資源利用和對外擴張。
海量用戶涌入互聯網金融,對傳統的風控邏輯和用戶管理方式造成挑戰,消費金融市場主體不得不通過科技創新迭代校準風控的精度,提升智能風控水平,尋求生態擴張與風險管理之間的平衡。這就催生了消費金融第二次升級數字化金融的服務形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服務商,均加碼科技投入,從戰略轉型的高度夯實自身科技能力。
科技賦能消費金融過程中,需求側的數字化轉型加快,消費者和各行各業的生產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線上化的科技工具。消費金融的本質是通過數字科技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它所具備的科技和金融能力,正好與企業數字化轉型匹配,這也將拓展消費金融服務邊界,助力產業數字化建設。
隨著科技服務下沉到各類商業形態中,數字金融逐漸變成一種商業基礎設施,它提供的服務不僅包含普惠金融,還有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工具服務包,以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形式幫助企業增強客戶粘性,提升經營效率,應對周期風險。
與傳統的消費金融服務不同,當前消費金融機構在展業時還面臨場景端的數字化標準改造,商戶和消費者渴望借助完備的數字科技解決方案,實現高效便捷的服務。無論是B端的經營管理升級,還是對C端的智能化服務迭代,科技創新都在快速滲透,并以數字金融為載體,有序拉動消費增長。
消費金融市場參與者眾,從競爭態勢來看,獲客成本高,息差收窄,信用風險猶在,單一的重資產服務模式面臨的阻礙增多,弱周期、輕資產的技術服務或成為消費金融公司擁抱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
目前,消費金融行業數字化水平分化嚴重,對于那些提早把數字金融戰略融入數字經濟趨勢中,并具備一定科技輸出能力的機構來講,顯然獲得了先發優勢和差異化競爭的基礎。
據了解,馬上消費此前就制定了“自營+開放平臺+金融云”的發展路線,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逐漸搭建起開放融合的數字經濟生態,為合作機構提供智能營銷、智能風控、信貸全流程、智能服務、智能雙錄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數據顯示,馬上消費科技賦能機構數量超過100家,合作金融機構超過200家,場景方200余家,覆蓋消費場景百萬個。
招聯金融近幾年也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在產品、風控、決策、運營及營銷等業務上具備科技輸出能力,向同業輸出的產品包含智能語音機器人、智能資金管理系統、智能風控解決方案等。尤其在賦能銀行數字化風控上,招聯金融為銀行提供反欺詐解決方案,幫助銀行搭建互聯網貸款數字化風控系統。
通過消費金融公司的實踐可以發現,數字金融概念下的消費金融服務已不再局限于自營場景內的放貸業務,而是投身數字經濟全景,從金融機構和消費場景兩端發力,以科技驅動服務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帶動實體數字化轉型。
探索數字金融增長極
數字金融興起背后,是中國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爆發,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也能稱為是數字中國帶來時代機遇。金融本是社會經濟生活的血液,維系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當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時,離不開搭載新興科技能力的數字金融支撐。
2015年12月,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內容被提出,之后建設“數字中國”被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數字中國作為新時代的國家戰略,是驅動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信息化建設。目前,經濟領域正在全面開展數字化轉型。
數字金融作為連接實體與資金方的橋梁,在服務產業時漸漸意識到各類實體存在的數字化轉型難題。隨著數字金融觸角的延伸和數字科技能力沉淀,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企業開始滲透金融以外的場景,充當它們數字化道路上的智能引擎。
數字金融服務數字經濟的底層邏輯在于技術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數字經濟是以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信息網絡平臺作為重要載體,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并優化管理結構。金融科技企業所具備的數字科技能力,如數字營銷、生物識別、大數據建模,能與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銜接。
數字金融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風險防控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消費金融作為數字金融鏈條上的一環,在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升級、服務實體轉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消費金融機構立足數字科技能力,同樣也能賦能數字經濟建設,當然這也為它們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數字金融的賦能與輸出,建立在成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之上。就消費金融公司的數字化現狀而言,當前多數消費金融公司的數字化能力不足,缺乏自研能力和應用經驗,服務自身場景尚且不足,更談不上對外輸出服務。
目前來看,涉足To B科技業務的消費金融公司較少,但是馬上消費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樣本。馬上消費在科技布局上聚焦開放平臺戰略,在云平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5大技術持續創新,自主研發的人臉識別、唇語識別、智能語音識別、聲紋識別,智能空號檢測、OCR 識別等通用技術,智能交互平臺、智慧雙錄系統、智能語音實時質檢、刷臉支付等成熟產品解決方案均具備對外輸出能力。
不同場景、不同行業所遇到數字化問題不同,因此建立全方位的數字金融服務生態體系,才能更加全面地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在數字金融生態方面,馬上消費自主研發了900余套涵蓋消費金融全業務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術系統,提交專利申請330余項,獲得軟著作權登記證書74項,成為行業內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消費金融公司。
消費金融機構聚焦數字金融的科技能力,一方面可以優化內部治理,通過智能獲客、非接觸服務、大數據風控、數字化貸后管理等技術,與場景端高效協同,實現服務有效觸達,實時控制風險。另一方面,通過開放平臺向產業各方輸出數字化解決方案,直接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