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消費大“熱” 是旅游服務質量大“考”
2023-05-12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5月1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五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消費市場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消費現象。消費者對酒店住宿違約、毀約的“吐槽”較多。
“五一”假期“人從眾”的景象無處不在,無論是“內卷”出圈的文旅局長們、“五天爬五岳”的“旅游特種兵”,還是不被導游“支配”的家庭自駕者們,都成為旅游市場復蘇的參與者……旅游原本是一種帶給人美好享受的體驗,旅游服務質量在旅游地與消費者之間的行為接觸和情感交流中生成,消費者通過比較預期服務質量與體驗服務質量的差距,形成了對旅游服務質量的感知。
“五一”消費的大“熱”,也帶來了旅游服務質量大“考”。
旅游市場假期加大促銷力度來擴大市場份額和游客流量,在線旅游平臺、旅行社等想盡一切辦法增加產品供給,形成規模經濟,同時也要重視質量建設,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忠誠度和推薦度,為消費者帶來安全、舒適、愉悅的旅行體驗。
憑借旅游地政府細致服務、商家誠信經營提高服務質量、消費者享受體驗,形成消費者自發推介、商家服務質量升級、旅游地政府迅速反應的“良性閉環”,以此推動與旅游相關產業的消費服務質量的穩步提升。
對旅游地來說,“網紅”旅游地在享受“流量紅利”的同時,需要格外做好良好的交通、住宿和餐飲設施等配套產業鏈,強化對旅游行業的監管,嚴格執行各項旅游規定,保證消費者的安全和權益。聚光燈下,市場環境好,服務質量高,就能享受“人心紅利”,否則就會被游客從“目的地”拉入“黑名單”,這已經成為不少“網紅”旅游地的共識,也成為個別“網紅”旅游地的慘痛教訓。
對商家來說,可以充分利用火爆的旅游市場來打造市場知名度,進行產品服務創新、樹立和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服務,引領市場消費和行業發展。這需要商家擁有長遠的眼光,杜絕短期行為、切實提升消費服務質量,提高旅游消費者的滿意度,讓旅游流量變“留”量。
有眼光的平臺和商家,要重視游客終生價值的打造,而非一次性獲得最高價值。在旺季和爆款初期,通過提高酒店民宿價格或者違約再售等行為,確實可以迅速獲得經濟收益,但長期看,過度漲價或壓低服務品質的短視行為,會榨干消費者對目的地酒店民宿的信任和信心,進而造成市場永久流失。
旅游需求端的升級迭代,對供給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斷推動著文化旅游的高質量融合發展。近幾年,定制化、個性化等高端游大幅增加,酒店、民宿,包括傳統品牌酒店都在升級推出高端品牌,包括住宿在內的旅游消費整體得到了提升。高端游客帶來了旅游消費升級,不能僅限于升高價格,同時還應該有更高的服務質量。
旅游熱帶旺了消費熱,彰顯了旅游經濟強勁的輻射和拉動能力。而對每一位普通消費者來說,針對商家的毀約行為,除了監管部門依法監管處罰外,消費者要堅持不懈地以多種自力救濟和法律手段維權,事先慎重選擇品牌交易平臺,簽訂合同弄懂違約責任,事后采取“差評”以及向平臺、消協、相關部門投訴的方式,警醒商家,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凈化市場。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