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過完雙11,你的手還“安在”嗎?
阿里官方數據顯示,就在11月11日,淘寶天貓的購物狂歡節,再創當日1682億元紀錄,較去年增長率有略微增幅,達39%。超2016年雙11全天成交額,僅用時13時09分49秒。
剛過11日凌晨,眨眼到3分01秒,成交額就已破百億。這數據比去年同樣破百用的6分58秒,少了一半有余,跟2015年的12分28秒相比,簡直恍如隔世……
絲毫沒察覺,雙11成為購物的代名詞已過去九年。這些年輪番遭“轟炸”的11月11日,使“剁手”逐漸成癮,每當臨近午夜,比拼鼠標點擊速度,感受網絡擁堵都成了習慣。
同時,特定的這天,早非用“天貓淘寶的促銷節日”能一言以蔽之,雖說阿里仍是重角,但與同京東、蘇寧易購等各電商爭奇斗艷,活脫把這日子變成讓消費者四處掏錢的盛典。剁手黨們看著“貓狗大戰”,逛逛淘寶、刷刷京東,溜達一圈網易嚴選之類,多得是“貨比三家”,“哪家便宜逮哪家買”,“對應商品到對應電商買”的心理歷程,很是熱鬧。
總的來說,雙11是阿里搭臺,各方唱作的好戲,全網狂歡的銷售額高達2539.7億元,阿里還是半壁江山。
數據來源:星圖數據
這九年來,阿里是如何一步步把你拉來“剁剁剁”的?
雙十一最初,源自阿里為自家造網絡營銷節。
彼時,商家對這種新生概念,并未有太高漲的熱情:參加活動的品牌、店鋪寥寥,促銷力度都有限。但2009年11月11日,僅憑27個品牌,打響的0.52億元銷售額的“頭炮”,初現“人造節”威猛,成功吸引電商們追風效仿。到2010年的同一日,參與商家數已增至150,淘寶商城推全場五折大促,創下增長率高達1700%,銷售額9.36億元記錄。
而后我們看到,阿里電商數據持續創新高:2011年突破1億元交易額耗時8分鐘,2015年達到100億元才用時12分28秒,2016年超越同樣的數值僅6分58秒,刷新2015年全天912億元的紀錄,只用了15小時19分13秒而已。今年破100億,僅耗時3分01秒,總交易額1682億元,若以2016年末中國13.83億人口計,相當于每人雙11當日花銷121.62元。
同時,阿里電商平臺商品品類不斷細分,天貓、DT財經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電商平臺細分商品品類數超13000個,品牌數已達23萬以上。
阿里電商九年里,2011年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以前,消費者幾乎都使用PC端買買買,但2011年起移動端購物初露鋒芒,到2016年無線成交占比已超過八成。發展到今年,包括其他電商在內,全網移動端銷售占比已達91.2%。
支付寶也逐漸在阿里狂歡節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2011年,支付寶雙11交易筆數為3370萬筆,才過6年,今年全天支付總筆數已達到14.8億筆。
2014年具體數額有缺失,以DT財經 CBNData制圖為參照
支付紀錄今年再次刷新。支付寶方面數據顯示,雙11剛開場5分鐘22秒,創最高支付峰值,25.6萬筆/秒,為去年的2.1倍。
阿里1日超京東11日?京東:看看我們的單品銷售得很好
今年算是京東正兒八經首次公布雙11交易額。只是天貓淘寶搞得雙11當日,被京東延長為11天的時間區間,并冠名曰: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
京東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24時,平臺累計下單金額達1271億元。不過,京東將雙11按照區間算,也引發了阿里懟京東的插曲。
在捷報上,京東多強調自家單品的銷量數據,這倒是按照雙11當日計算的。在11日初始2小時,京東手機品類銷售額41秒破億,銷量同比增長139%,銷售額同比增長165%;電腦辦公48秒銷售額破億,全品類總銷量超過190萬件;京東數碼銷售額1分53秒破億,全品類銷量同比增長133%。
究京東過往的數據,雖說沒明著講,但捎帶著有些蛛絲馬跡。網絡上初始有關京東交易額的數據報道,來自新快報援引京東相關負責人稱,京東在2013年11月10日至12日的雙11期間,3天訂單總數超450萬單,交易額超25億元;2014年,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京東11月11日當日,京東商城和拍拍網訂單量超過1400萬單,交易額是2013年的兩倍以上,而京東商城訂單量是去年同期的2.2倍。(注:拍拍網是2014年京東戰略收購的原騰訊電商旗下業務,2016年4月徹底關閉)
2015年,京東稱11月1日到11日,京東商城總下單量過億,同比增長130%,交易額同比增長超140%。2016年,京東公布數據顯示,在11月1日至11日期間,京東商城交易額同比增長60%,11月11日當天,交易額同比增長為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