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勝泓升集團采訪記
說到江蘇無錫,不得不提的是它的實體經濟。無錫作為百年工商名城,擁有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之稱,2017年無錫實體經濟迎來一陣“春風”,這次“回暖”并非簡單的制造業擴張,而是將科技創新這張“王牌”牢牢握在手中。
近日,筆者來到法爾勝泓升集團進行實地調研采訪,科技創新引領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在這家企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筆者深切感到到創新在驅動實體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創新是制造業發展的源泉。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智能化的推進,中國制造已逐步邁向中國智造。首站來到法爾勝總部辦公樓,一進大門,佇立在眼前的是一塊三、四層樓高的巨型木墻,“創新、極致、誠信、和諧”四個詞語印在上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四個詞語正是法爾勝集團一直秉承的企業精神。
隨后來到的是法爾勝集團的多媒體放映室,通過宣傳片了解到法爾勝是一家以科技為支撐,推動著產業轉型提升的企業,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據介紹,公司目前擁有全球前列的輸送帶用鋼絲繩、橋梁纜索、預應力鋼絞線生產能力,行業前列的精細鋼絲繩、輪胎用鋼簾線(合資)、切割鋼絲(合資)生產基地,國內前列的不銹鋼制品生產基地,法爾勝光通信是中國光纖光纜行業十大影響力企業之一。
跟隨著工作人員來到了法爾勝泓升集團的展廳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產業多年來的演變歷史記錄墻——50多年來,從麻繩、“鋼繩”到“光繩”,法爾勝人總是對“繩子”樂此不疲地鉆研著。
“從1964年建立澄江制繩生產合作社,生產漁船用麻繩到1980年出口第一批鋼絲繩,拉開進軍國際市場的序幕,再到后來90年代末期進軍光通信領域,研制出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光棒和光纖產品。”江蘇法爾勝泓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科技質量處處長朱維軍向大家訴說著法爾勝集團的發展史,其中的辛酸苦樂我們雖無法感同身受,但卻通過他的講述一清二楚。
麻繩的鉆研歷經了2年,1966年試制成功首條首條鋼絲繩,便開啟了由麻繩到鋼繩的升級換代。我國橋梁纜索使用的“鋼繩”和用于傳輸訊號的“光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腳步同樣也見證著法爾勝泓昇集團的成長。
朱維軍告訴記者,目前,橋梁纜索主要有兩種橋型:斜拉橋和懸索橋,全球前十大斜拉橋有六座由法爾勝建造。“我們的纜索突破了多項技術。”他如數家珍般向記者介紹,第一橋梁強度更高,但是用的材料更少。第二,橋梁使用壽命更長,像蘇通大橋壽命能達到傳統技術的2倍以上。第三,所有橋梁上如同高爾夫球表面麻坑般的東西其實是項專利技術,憑借這項技術我們在香港昂船洲大橋競標中打敗了4個發達國家,贏得中標。包括最近剛剛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上面所有的纜索幾乎都是由法爾勝提供。第四,抖振、渦激共振、風雨振等風致振動或者雨水侵蝕都會對大跨度橋梁的結構安全形成不可忽視的影響,致使橋梁很不安全,而這項技術有效地改善了這種安全隱患,極大地提升了橋梁的質量。
光纖是傳輸訊號極為方便的一種工具,憑借纜線其中一根纖細的光蕊,就可以取代上千條以上的實體的通訊線路,完成大量及長距離的通訊工作。法爾勝在“光繩”上的取得的成績是來之不易的。
“外國人對付中國高新技術產業所有的手段法爾勝都嘗過。在我國沒有技術的時候,高價賣給我們。2001年年底產業化后,光纖價格從1100RMB下跌至120RMB.法爾勝的三光,光纖、光棒、光纜每年固定虧損在6000萬RMB左右,08年之前都在虧損,09到12年,才把錢全部賺回來。”朱維軍說。
那光纖是怎樣拉出的?朱維軍形容得十分貼切,他說跟吃面一樣。把光纖預制棒加熱到2000℃,玻璃變成了液體,像拎出來的面條又長又細,細到0.125mm的時候,通過紫外線固化,把它從液體變成固體,由于玻璃易碎,外層涂上高強涂料,光纖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0.125mm.“我們就是做這個做出名,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自主創新、跨越創新、已深深融化在法爾勝的血液中。
憑借多年的自主創新探索,法爾勝從昔日的生產合作社一步步成長為今朝的行業巨擘。2015年,被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016年榮獲“中國工業大獎”,被工信部列為首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管理只是防守,取得突破性成就還是要靠研發。我們每年的研發投入占年銷售額比重3%。”朱維軍感慨到。
關于科技創新對提升質量的作用這個問題,朱維軍在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開發新的高精尖產品,需要從微觀上確定性能、原料及組成;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人為波動性很大,與工人素質相關。比如,今天在家里吵架了,壞心情肯定影響工作。現在有了機器換人之后,人員勞動強度降低,帶來很大的便捷。”
據了解,法爾勝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金屬材料檢測中心,承擔著國家多項重點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擔綱著全國鋼標委鋼絲繩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與國際標準化組織鋼絲繩技術委員會(ISO/TC105)秘書處,是我國企業首次獨立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單位。法爾勝還成功組建行業內目前唯一的國家金屬線材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