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俱歡顏。
時縱古今,便都是把家當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修身養性齊家平天下。只有把家治理妥當才夠治理好國家。
有房才能有家,這是多數人贊成的問題。為數不少的戀人確也是因為房子的問題而最終分道揚鑣,形同陌路。多年的情感轉眼便就煙消云散。
便如此,在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很多家庭都是拿著一代或者幾代的積蓄買下了一套自己心儀的房子。
然而,縱然這樣,擺在他們面前的依舊還是有著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去面對,其中室內裝修就是一個首當其中的問題。
如何利用好手頭上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安排,才能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呢?現在很多人都在為這個話題絞盡腦汁。然而,終將還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或多或少都為自己的方案花費了更多的冤枉錢。
就室內裝修這一行業,通常來說,裝飾公司所接下的一家室內裝修,所能得到的利潤就能高達百分之三十,而這樣的利潤在室內裝飾的行業中還算是低的,有些裝飾公司更能達到百分之五十之多,也就是說,貳拾萬元的裝飾款項裝飾公司所能得到的足足能達到十萬元。一半的裝修款項便就進入了裝飾公司的腰包。
如果你房子是100平方米,你找的那家裝飾公司是400元/平方,那么和裝飾公司成交價是4萬。這4萬塊錢,裝飾公司會先拿40%出來,也就是1.6萬。所以我們在找裝飾公司的時候就應該要盡量的壓價,不說能夠壓一半,壓縮個百分之十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裝飾公司所購買的材料中也有偷工減料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利潤空間。很多裝飾公司都是在材料的質量上一降再降,以至于有些材料還沒過質保期就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
建材行業是消費陷阱的高發區。乳膠漆、板材、管材的假貨非常多,而這三種建材往往是實行“半包”的馬路裝修隊承擔的,容易滋生以次充好,也助長了假貨的橫行。有些假乳膠漆用回收的正品包裝桶包裝,真假難辨,消費者蒙在鼓里都不知道。另外,木地板相對于其他建材,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比如變形、起拱、發霉、有聲響等現象,由于難以追究原因,買賣雙方很容易發生扯皮。紅木家具的問題也比較多,以普通木種冒充珍貴木種,或者優劣參半,非資深人士很難識別。
加項——裝飾公司的慣用伎倆。
或許看到這里,可能有些人就要問了,有些裝修公司所打的廣告明明確確是很低的。百度一下,很多裝飾公司的裝修費用不到十萬元。這明明跟你所說的是不相符的。
當然,如果按照網上所展現的那樣的數據、款項當然是不能夠成立的。別著急,容我慢慢說來,當下,現在的裝飾公司常玩的手段那便就是加項。注意觀察的業主很容易在這一方面忽略,等到簽完合同之后,裝修進行一半的時候很多潛在的問題裝逐一暴露出來,那個時候,等著業主的不是加項也就是違約這兩條路可走。
如若加項那也就意味著要花費更多的費用進行余下的裝修。如若不配合裝飾公司進行余下的裝修項目,那么等待業主的就是違約了,如果那樣等著業主的只有相當一部分的違約金,還有沒有完成的室內裝飾,這樣一來無意花費了更多的費用。為此,很多業主都迫于無奈,將余下的裝修項目咬牙裝完。這樣一來,原本十萬的裝修到最后卻加到了二十萬,或者跟多。業主還真的啞巴出黃連有苦說不出的,很多業主到最后迫不得已借錢裝修。
案例一:去年底,徐先生新居裝修,在做衣柜時,裝修公司的報價是800元/平方米,整個柜子做下來,大約是2000元;而小廣告上的木工報價僅為300元/平方米,“同樣的板材便宜了一半還多!”徐先生喜出望外。然而,完工結算時卻索要3000元,徐先生瞬時像被潑了一盆冷水。
原來,家裝公司的報價是按照柜子投影面積計算,也就是柜子的長乘以高,所得結果再乘以單價;而小廣告的報價是按照展開面積計算,按照柜子六個面加上隔板所需板材,乘以單價,難怪總價高出不少。
案例二:前不久,業主覃先生找裝修隊時,品牌家裝公司的吊頂報價是150元/平方米,而一個馬路施工隊老板拍著胸脯對他說:“放心,90元/米包你滿意。”覃先生很快就選擇了后者。然而,結算時覃先生傻了眼:按照馬路施工隊的計算方法,是按照吊頂長加寬的長度來計算的,所謂的90元/米,換算成平方米后,相當于180元/平方米。施工質量一般,價錢卻高出許多,覃先生后悔不已,但是吊頂已經做好,無法更改。
一些業主對裝修知識了解甚少,很多時候都只看價格。馬路裝修隊報價單上,瓦工類報價很低,甚至是賠錢的,以此吸引客戶,同時,報價單往往不包含水電、吊頂等項目,結算時要價很高。但正規的家裝公司不會這么做,以水電工程為例,正規公司會給出兩個方案,一個是最基本的改造方案,一個是最理想的方案,由業主事先自主決定,且正規公司能合理地管理施工項目,利潤點也更為平均、透明。
建議業主裝修之前,還是有必要對裝修材料、工藝做一番了解,或者找懂行的朋友給一些建議,不要光看價格來作決定。
回扣——裝修公司的灰色收入。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情,這樣才能夠提高效率,減少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變就有了很多人將自己的裝修計劃全盤托付給裝修公司,這樣以來既能剩下自己的時間又能較少不必要的麻煩。那么這樣以來也就造成了材料成本的虛高,很多公司都是利用材料的成本來提高自己的利潤率,達到自己所能得到的利潤指標。所以在這里提醒即將裝修的業主,盡量將自己所能買的材料自己去買。盡量較少裝飾公司與材料商之間的溝通。
當然現實上很多人都是自己去買,然而對建材這一塊的行情也不是很了解,或許也就花了不必要的冤枉錢。其實再次之前業主可以跟裝飾公司一起是詢問價格,或者先去室內裝飾公司指定的地方問問價格,先對而言裝修公司的指定的建材商價格要第一些,然后根據這個價格換其他地方去購買,當然價格還能夠再低百分之十左右。這樣一來就能夠得到合理的價格了。
說一千道一萬也是只能提醒正要裝修的廣大業主,擦亮雙眼看清楚每個環節,尤其是在簽訂裝修合同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如有必要請一名業內人士幫忙參考、把關。不管是富有還是貧困,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應該做到能省則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花最少的錢做最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