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價格越來越低廉、普及。現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用來支付一些生活費用,其中網絡訂餐平臺以其快捷、便宜的特點,受到歡迎。但在網絡訂餐省時又方便的背后,公眾最為關注的“舌尖安全”卻難有保障。一些平臺上美味可口的外賣食品,并不那么讓人放心,有的甚至出自于蟑螂、老鼠橫行的“黑作坊”。外賣平臺上魚目混珠已是不爭的事實,其食品的衛生和質量堪憂。
例如朋友聚會,因為人多手雜,在家里做飯就比較費勁;再有肚子餓了,自己懶得動手,外出就餐天氣又太冷。好吧,妥協的辦法,拿出手機在網上訂餐,熱氣騰騰的飯菜很快就能送餐上門,方便又省事,關鍵是不用自己動手做飯,躺在床上刷微博,等著飯送上門,豈不樂哉。這樣一來“互聯網+訂餐”商業模式給傳統餐飲服務行業注入了新的商機和活力,同樣的也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網上訂餐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網絡訂餐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便捷,然而,就目前來看,網絡訂餐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線上線下兩張皮,食品加工方不直接面對顧客,監管又很難直接對準食品加工方,因此,食品安全較難得到保障。最近,有媒體記者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調查發現,一些網絡訂餐的商家以模糊證照字跡的方法瞞天過海,而且“幽靈餐廳”、超范圍經營等問題依舊存在。就目前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平臺所收到的各種投訴里面,主要集中在付款之后不送餐,退訂之后錢款不知去向,所送的飯菜很不符合口味。
不難看出,網絡訂餐市場需求巨大,這使得一些缺乏相關資質的商家也想從中“分得一杯羹”。而網絡平臺管理的混亂,無形當中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為一些商家弄虛作假、渾水摸魚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損害的不僅是消費者的身心健康,也會損害消費者對整個網絡訂餐行業的信心。同時,對行業內那些守法經營的商家也是一種不公,最終將造成行業內“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葬送網絡訂餐市場的大好前程。
為此,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提醒廣大消費者:
1.網絡訂餐需要選擇合適的供餐商家。消費者如需訂餐,盡量選擇信譽較好的平臺和供餐商家。盡量從食品安全量化分級評定等級較高的食品經營單位訂購,并選擇距離相對較近且可在短時間內送達的供餐單位訂餐。網絡訂餐要考慮實際用餐需求,既享受健康飲食,又避免食物浪費。
2.關注送餐衛生。消費者在收到網絡餐廳送來的飯菜,一要先檢查餐食包裝是否完好、清潔,所配送餐食是否與訂購餐品一致;二,一定要當面檢驗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現變質,如果發現所送的餐飲有變質或者受到污染,應當拒收;三是確認無誤后要及時就餐,避免長時間存放。
3.提倡居家飲食。網上訂餐方便了消費者的生活,但不應取代居家飲食。要保證食物新鮮和營養多樣性,盡量自己動手,做到合理適度飲食。對于各類訂餐平臺“好評返現”、“滿贈返券”、“超低折扣”等促銷行為要保持平常心,不要落入低價低質陷阱。
4.主動維護權益。食品安全關乎每一位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網上訂餐務必索取消費票據,留存交易憑證,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如發現餐飲安全衛生問題,要做好證據留存,依法主動維權,并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同時,提醒廣大網絡訂餐平臺:
1.嚴格把關,保障顧客利益。網絡訂餐平臺要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加強對平臺信息的核查和更新,確保消費者獲得的信息及時可靠,方便消費者做出選擇。要建立平臺餐飲企業“黑名單”制度,妥善處理消費者批評建議,做網絡良心的餐廳。
2.誠信經營,確保餐飲安全。網絡訂餐平臺應當誠實守信、依法經營,強化線上、線下渠道管理,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要關注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從選餐、訂餐、送餐等各個方面規范平臺建設,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3.品質為先,確保廣大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嚴格遵守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網絡訂餐平臺要強化品質管理,提升餐食信息的透明性。提倡標注餐食原材料和能量值,做到食材來源放心可追溯、餐廳信息值得信賴可查詢、送餐服務實時可追蹤、后勤服務安心有保障,呵護消費者營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