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這種消費方式,如今正隨著網絡普及而流行起來,網絡詐騙也愈演愈烈。日前,廣東省深圳市工商局調查發現,非法購物網站多數利用搜索引擎優化等3種方式對消費者設下陷阱。
在深圳市市民游先生看來,那些網址在百度等搜索網站首頁的企業,一定是信譽度較好的。前不久,他想要網購一部手機,就選擇了百度首頁上的某數碼網。在該數碼網上,游先生看到全新的諾基亞N95手機售價僅為2050元,比市場價便宜了近一半。賣家告訴他,之所以這么便宜,是因為進貨有特殊途徑。游先生動了心,通過該網站公布的全國400電話,訂購了一部手機,并向指定賬戶支付了全款。這時賣家又說,因為手機是水貨,為保險起見,要求游先生再付2000元風險保證金,貨到后,風險保證金會如數退還。游先生意識到這可能是個騙局,他想要回自己的2050元,對方已聯系不上,網站也無法登錄了。游先生向深圳市工商局申訴。
據深圳市工商局調查,目前的非法購物網站,多采用3種方式對消費者設陷阱:
首先是利用搜索引擎優化。用戶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上搜索一款商品,列出的網頁有前有后,行騙者可以通過競價排名等方式,向搜索引擎運營商支付一定費用,讓自己的網頁排在前位。而搜索用戶通常會認為,網站位置靠前,其信用度也會相對較高。
其次是在論壇、博客或者通過郵箱群發等方式,以用戶身份來宣傳自己的非法網站,即網絡上常見的“牛皮癬”廣告。
最后是通過克隆網站的方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由于當前網站域名注冊的成本低,只需1元到30元不等,行騙者手中往往掌握著多個域名,每天可以復制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相同的購物網站出來。只要有用戶上鉤,行騙成功后,他們會立即關閉該網站,然后重新克隆出另一網站。
針對這種情況,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提醒消費者,上網購物時切勿貪圖便宜,拿到網購的商品之后,要認真查驗,如驗證手機進網許可證編碼是否真實,以此檢驗手機是否正規和合法。其次,選擇快遞公司也是網購的關鍵環節,交易前,最好向賣家打聽清楚是哪一家快遞公司負責商品的運送,通過網上查詢該公司是否注冊,防止貨物被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