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通訊員張佳瑩11月24日報道:近來,利用手機充值卡實施詐騙的案件時有發生,上海公安局今日發布雙周治安情況播報,提醒廣大市民引起重視和警惕。
網民小霞在家中上網時,在某網站“致富網頁”上發現一條致富信息,信息中稱某公司為擴大業務,以1.5折的價格授權代理銷售充值卡。當即,小霞就在網頁版面留言購買充值卡。第二天一早,一名自稱是該公司工作人員的男子即來電,叫小霞先支付保證金200元。當天下午,小霞就收到一個裝有3萬元的手機充值卡的郵包。按照約定,小霞在告訴對方貨已收到后,按對方要求到銀行匯出了4300元至其帳戶。誰知,錢款匯出后,對方男子又叫小霞撥打公司另一員工的電話,稱此人專門負責開通手機充值卡。小霞只得按他要求打去電話,接電話者叫她再匯出一筆3000多元的“市場管理費”后才可開通沖值卡。小霞繼續匯出錢款,但總覺得事情蹊蹺,便到該公司求證。當她好不容易找到該公司后,方知公司從未委托他人出售充值卡。后經電信部門查證,小霞收到的手機沖值卡是假的。
截至11月11日,本市共接報類似的詐騙案件共500余起,逐步呈現多發態勢。據警方分析,此類案件中,犯罪分子一般通過互聯網的“網絡店鋪”、“網上社區”、“即時聊天”等工具發布低價折扣兜售信息誘惑被害人,通常以1.5折至5折的低價批發手機充值卡,以此吸引貪圖便宜者上當受騙。一旦有人上鉤,犯罪分子會盡快“兌現”,先期寄出一張真卡讓被害人試用,等被害人大量購買以后,再將偽造的手機充值卡寄給被害人,而且偽造的手機充值卡外觀往往與真卡十分相似,只是卡上的序列號通常為為外省(市)號段。為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尤其是喜愛上網的年輕人:在網上消費要提高警惕,注意識別網絡信息的真偽,一旦通過網絡訂購的手機沖值卡,可在收到沖值卡后到正規的電信、移動或聯通營業廳進行識別,不要輕易按照對方的提示隨意匯出錢款,以免上當受騙。此外,在網絡聊天過程中朋友的求助信息,最好先進行電話確認,不要隨意透露手機沖值卡等消費卡的密碼,以免錢款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