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日銷售額已經高達數億的淘寶而言,信用危機是致命的。最近,淘寶出手了,一招比一招狠。看起來很熱鬧:有二代稽查系統,有直接打擊作弊機構的,甚至還搞了個“自查運動”。這一切,是否真的能夠讓它跳出“信用門”的怪圈呢?
筆者認為,很難。原因其實很簡單:
1、船大難調頭:淘寶要想徹底變革現在的一些不合理(比如來自信用評價體系、申訴體系等),牽一發,動全身,很多東西是“剪不斷,理還亂”,舉措一個又一個,但更多的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后還是一地雞毛。
2、利益鏈根深蒂固:經歷了多年的發展,淘寶與店主們已經有了一個牢固的利益鏈。一旦大刀闊斧的信用評價改革,一定程度上會損害部分店主的利益,這一點從其“自查”開始后賣家們轟轟烈烈的抵制運動可以看出。而從保護賣家利益的角度,淘寶實際也偏向于對賣家保持寬容。
為此,筆者認為,網購平臺要想跳出“信用門”的怪圈,必須逐步廢除現有的信用評價體系,放棄眼前的利益,來一次徹底的變革。但淘寶下得了決心么?
相反,這樣的難題,對于網購新進者來說,情況好多了,看看百度有啊的一些思路:
1、虛擬物品和實物分離。對于淘寶來說,如果如此痛下殺手,恐怕無數店主會鬧革命——很多皇冠、鉆石賣家都是靠虛擬物品起家的。但有啊沒問題,它完全可以洗牌。
2、以打分的機制部分代替好中差評。淘寶后來也玩了這一招,但有些羞羞答答的,其權值遠遠低于傳統評價。有啊則將這部分給到了最醒目的位置。
3、未來可能針對不同的買家、不同的賣家、不同的商品,三個維度,對同樣的評價,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權值。嚴格意義上來說,虛擬物品和實物的分離就屬此類。這種趨勢我曾經在百度有啊總經理李明遠的一次采訪中看到。
我記得洪波曾經評價淘寶的“自查”是在“搞運動”,馬云不是技術出身,他或許不習慣于以技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百度有啊的思維顯然更加理性——道德的貪婪是原罪,根本無法用“運動”來抹去。只有讓信用體系有一逃科學的運作機制,才可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