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點少 路途遠 價格高 修理慢
“有病難醫”小家電
□ 李燕京
小家電可以給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已成為消費者的新寵,而因為利潤率高于大家電,小家電也成了不少企業進軍的新領域。在買賣雙方的共同促進下,小家電市場漸熱,但與此同時,小家電維修卻成為老大難問題。
維修網點少
北京消費者王先生的家在通州區,他家的飛利浦錄音機用了快兩年了,前段時間突然不工作了,于是他打電話聯系特約維修。經過詢問才發現,全北京市只有海淀區設有一個維修點,如果開車去,而且是在中午車流量小的時候,也要花50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是做公交車去,需要兩個小時左右。算算時間,還有油錢,王先生決定不修了,重新買一臺也才200多元。
小家電維修不上門,一律送修,這已經是不成文的行規。但是維修網點少、路途遠,致使很多消費者不得不放棄維修的打算。
筆者調查發現,雖然很多小家電在連鎖賣場、各大商場甚至超市都有銷售,但售后維修網點卻少得可憐。筆者打電話咨詢了北京某知名品牌小家電特約維修部,他們說該廠家維修分得很細,不同維修店負責的產品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一個類別產品的維修點在北京只有一個。筆者又打電話詢問濟南該廠家小家電維修點,回答是“我們這里修小家電,只負責維修榨汁機之類的產品,還有一個視聽產品維修店,不過只有我們一家是特約維修。”
燦坤小家電在市場上也算是個知名品牌,而筆者登錄其官方網站查詢,發現特約維修網點同樣很少,整個華北地區只有5家,東北地區有5家,西南地區有兩家,華中地區有4家,上海較多,有5家。如此算下來,有的省,全省也就一個特約維修點。在有的省份,如果真的要到特約維修點維修,恐怕還要坐火車或是長途汽車才能到達維修站。
據一份對國內10城市小家電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80%的小家電生產企業沒有建立售后服務網絡,15%的小家電企業售后服務主要依靠“特約服務單位”,只有不到5%的小家電企業擁有比較健全的售后服務平臺。
維修費用高
在走訪中,北京的吳小姐告訴筆者:“我們家去年買的電暖器不制熱了,我送去維修,結果維修費就150元,還不能當時維修,要等好幾天才能修好。我買的時候也不到300元,所以就沒修,干脆扔了。其實這樣很浪費啊!”
小家電維修價格高、時間慢幾乎成了一種通病。前面提到的王先生,在筆者的勸說下,拿著壞了的錄音機跟筆者一同來到北京市海淀區金五星批發市場附近的特約維修點。維修人員看了機器后說:“維修費70元,7個工作日后來取貨。”7天后再來一趟,這一趟來回差不多80公里,王先生堅決不修了。最后,筆者把錄音機拎到了自己家樓下的小區維修店,只花了14元,而且立等可取。相比之下,特約維修實在是又慢又貴。
特約維修為啥貴且慢呢?一位特約維修點老板告訴筆者,特約維修并不是免費維修。“過了保修期的產品我們都是要掙錢的,況且特約維修是有品牌內涵的,品牌產品都要貴些,品牌維修也自然會貴點兒。我們保證所有配件的質量,可這在很多社區維修點是不能保證的。而慢是因為需要維修的產品多、網點少,所以不可能隨來隨修,這是沒辦法的。如果增加維修點就會涉及很多問題,比如配件的配送。只有少量幾家維修點,配件供應周轉快,庫存數量相對少,如果多了,每家都要有庫存,配件也不好調劑。還有,若增加維修點,每家的活就不多了,利潤也就會更薄。”
法規不完善
家住北京紅山口的張大媽家的尚朋堂微波爐壞了,她坐了一個小時的車到航天橋的特約維修點維修,結果維修人員告訴她主要部件壞了,要維修得花將近200元。維修人員還給張大媽解釋說,主要部件壞了很麻煩,價錢也貴,修理不如買一個新的。
據介紹,現在的小家電零件集成度很高,一些小家電的主板壞了,是沒辦法修理的,只能更換新的,而更換的價格與買新機器差不了多少。有時候并不是維修人員抬高價格,而是維修就是要這么多錢。所以單從經濟上考慮,還是報廢更劃算。
此外,小家電三包多半是“根據廠家的規定”執行,我國現行的《部分商品更換修理退貨責任規定》至今沒有擴充產品范圍,部分新興小家電沒有明確的售后服務規定,這也致使部分小家電在維修過程中常常遇到尷尬。
好用不好修已成為小家電行業的一大問題,售后服務瓶頸亟待突破。《中國質量報》
小家電可以給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已成為消費者的新寵,而因為利潤率高于大家電,小家電也成了不少企業進軍的新領域。在買賣雙方的共同促進下,小家電市場漸熱,但與此同時,小家電維修卻成為老大難問題。
維修網點少
北京消費者王先生的家在通州區,他家的飛利浦錄音機用了快兩年了,前段時間突然不工作了,于是他打電話聯系特約維修。經過詢問才發現,全北京市只有海淀區設有一個維修點,如果開車去,而且是在中午車流量小的時候,也要花50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是做公交車去,需要兩個小時左右。算算時間,還有油錢,王先生決定不修了,重新買一臺也才200多元。
小家電維修不上門,一律送修,這已經是不成文的行規。但是維修網點少、路途遠,致使很多消費者不得不放棄維修的打算。
筆者調查發現,雖然很多小家電在連鎖賣場、各大商場甚至超市都有銷售,但售后維修網點卻少得可憐。筆者打電話咨詢了北京某知名品牌小家電特約維修部,他們說該廠家維修分得很細,不同維修店負責的產品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一個類別產品的維修點在北京只有一個。筆者又打電話詢問濟南該廠家小家電維修點,回答是“我們這里修小家電,只負責維修榨汁機之類的產品,還有一個視聽產品維修店,不過只有我們一家是特約維修。”
燦坤小家電在市場上也算是個知名品牌,而筆者登錄其官方網站查詢,發現特約維修網點同樣很少,整個華北地區只有5家,東北地區有5家,西南地區有兩家,華中地區有4家,上海較多,有5家。如此算下來,有的省,全省也就一個特約維修點。在有的省份,如果真的要到特約維修點維修,恐怕還要坐火車或是長途汽車才能到達維修站。
據一份對國內10城市小家電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80%的小家電生產企業沒有建立售后服務網絡,15%的小家電企業售后服務主要依靠“特約服務單位”,只有不到5%的小家電企業擁有比較健全的售后服務平臺。
維修費用高
在走訪中,北京的吳小姐告訴筆者:“我們家去年買的電暖器不制熱了,我送去維修,結果維修費就150元,還不能當時維修,要等好幾天才能修好。我買的時候也不到300元,所以就沒修,干脆扔了。其實這樣很浪費啊!”
小家電維修價格高、時間慢幾乎成了一種通病。前面提到的王先生,在筆者的勸說下,拿著壞了的錄音機跟筆者一同來到北京市海淀區金五星批發市場附近的特約維修點。維修人員看了機器后說:“維修費70元,7個工作日后來取貨。”7天后再來一趟,這一趟來回差不多80公里,王先生堅決不修了。最后,筆者把錄音機拎到了自己家樓下的小區維修店,只花了14元,而且立等可取。相比之下,特約維修實在是又慢又貴。
特約維修為啥貴且慢呢?一位特約維修點老板告訴筆者,特約維修并不是免費維修。“過了保修期的產品我們都是要掙錢的,況且特約維修是有品牌內涵的,品牌產品都要貴些,品牌維修也自然會貴點兒。我們保證所有配件的質量,可這在很多社區維修點是不能保證的。而慢是因為需要維修的產品多、網點少,所以不可能隨來隨修,這是沒辦法的。如果增加維修點就會涉及很多問題,比如配件的配送。只有少量幾家維修點,配件供應周轉快,庫存數量相對少,如果多了,每家都要有庫存,配件也不好調劑。還有,若增加維修點,每家的活就不多了,利潤也就會更薄。”
法規不完善
家住北京紅山口的張大媽家的尚朋堂微波爐壞了,她坐了一個小時的車到航天橋的特約維修點維修,結果維修人員告訴她主要部件壞了,要維修得花將近200元。維修人員還給張大媽解釋說,主要部件壞了很麻煩,價錢也貴,修理不如買一個新的。
據介紹,現在的小家電零件集成度很高,一些小家電的主板壞了,是沒辦法修理的,只能更換新的,而更換的價格與買新機器差不了多少。有時候并不是維修人員抬高價格,而是維修就是要這么多錢。所以單從經濟上考慮,還是報廢更劃算。
此外,小家電三包多半是“根據廠家的規定”執行,我國現行的《部分商品更換修理退貨責任規定》至今沒有擴充產品范圍,部分新興小家電沒有明確的售后服務規定,這也致使部分小家電在維修過程中常常遇到尷尬。
好用不好修已成為小家電行業的一大問題,售后服務瓶頸亟待突破。《中國質量報》
李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