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是收到什么預存話費送手機、送G3信息機之類的電話,可是來電的號碼根本就不是運營商的客服電話,而是一些私人手機號碼,真不知這些優惠是真是假,實在是讓人很煩。”
近來,類似這樣的抱怨記者經常聽到,記者自己的手機中也時常收到類似的促銷短信。讓人奇怪的是,這些促銷短信并非由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官方客服號碼發出,而是一些普通的手機號碼,那么這些促銷信息真的是運營商發出來的嗎?消費者面臨對花花綠綠的資費促銷,如何既享受到優惠又避免誤入陷阱呢?南方日報記者就此展開了市場調查。
促銷渠道出口不一真假難辨
前不久,家住海珠區的張先生就多次接到一位號稱是廣州移動客服人員打來的電話,稱該公司正在進行促銷活動,將為張先生這樣的優質客戶免費贈送一臺G3信息機,而且還不需要張先生到營業廳辦理,會有專門人員攜帶機器直接送上門。
本來張先生覺得這事兒還挺好,畢竟是免費贈送的,而且還送貨上門,“不要白不要嘛。”然而在苦等了幾周后,仍然沒有送貨上門的人出現,張先生不禁感到納悶,并開始懷疑這是不是個騙局,不過對方并沒有要求張先生打款、存錢什么的,沒有經濟上的損失張先生對此也沒有過于在意,但是近來又有類似的電話卻讓張先生感到煩惱了,“說送又不送,卻又總是打電話來騷擾,而且還知道我的個人資料信息,這是怎么回事呢?”
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趙小姐身上,不久前她就收到了多條內容為預存話費送話費的移動促銷短信。但是奇怪的是,短信發送方的號碼并非是她熟知的中國移動10086的客服號碼,而是158/157/188等打頭的普通手機號碼。這不禁讓她疑竇叢生:究竟這些促銷信息是真是假。
對于這種情況,記者征詢了廣東移動。被告知目前公司的促銷渠道層級確實較多,除了公司統一計劃安排的促銷計劃外,也有分公司的相關促銷政策。由于各地促銷計劃不盡相同,因此并非所有促銷短信都是統一發放。廣東移動人士提醒,如果消費者對于促銷內容有所疑慮的話,最好還是先撥打10086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后再行處理,辦理相關業務則最好到營業廳進行,不要輕易先行支付款項。
記者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由于進入3G時代后,運營商之間競爭激烈,部分放號任務外包給經銷商的情況在各大運營商里普遍盛行。這使得部分經銷商也時常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進行促銷放號,而這類渠道商的客服電話號碼并未完全統一到運營商的客服號碼上,因此才會出現普通手機號碼、固話號碼撥打消費者電話或者發送短信促銷的情況發生。對此,有電信消費專家提醒消費者最好還是要小心為上,涉及款項支付的相關業務辦理最好還是到運營商的正規營業廳辦理,切莫輕信促銷信息的內容,以免受騙上當。
不過對于目前運營商促銷渠道不一,導致消費者真假難辨煩惱叢生的情況,不少行業人士都建議運營商負起責任,“渠道管理本來就是運營商應該做好的事情,統一客服號碼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但是現在反而不用統一的客服號促銷了,這叫消費者怎么分得清啊。”
販賣客戶信息似有抬頭
和促銷信息真假難辨相比,時常受到運營商“攬客”電話或者短信的騷擾,則是目前消費者更加煩心的問題。近來,家住廣州海珠區的陳先生就多次收到自稱中國電信方面打來的電話,對方直言知道先生是中國移動的VIP客戶,想贈送中國電信的天翼手機讓其體驗一下優質3G服務,這讓王先生十分納悶,怎么自己是中國移動VIP客戶的事情中國電信會知道呢?而且對方同樣知道他的家庭地址等個人信息。
這不由得讓陳先生對于個人信息隱私泄露情況十分擔心。同樣是中國移動用戶的劉先生接到的則是中國聯通的促銷電話,稱只需要預繳300元就能免費贈送聯通3G號碼和UIM卡,并且贈送350元的話費還提供上門辦理服務……類似的情況在記者身邊實在不勝枚舉,有著相關經歷的讀者也頗多,而這種現象不得不令人深思,為什么身為競爭對手的各大運營商對于對方用戶的號碼了如指掌,這些本該屬于用戶的隱私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用戶號碼信息泄露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此前央視就曾經多次曝光運營商內部人員兜售用戶號碼、身份信息的報道,近幾年雖然這方面的管理已經有所加強,但是還是無法徹底杜絕,“這里面最主要還是利益在驅動,賣用戶的號碼資料就能輕松賺錢,因此要想完全杜絕恐怕很難。”事實上,除了運營商渠道外,銀行、房地產中介等領域同樣是泄露個人隱私的重災區,“這個問題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上述人士表示。
盡管如此,部分高端電信消費者感到非常不滿,“就算號碼不是運營商泄露出去的,但是運營商也不應該借著這些資料來騷擾我們攬客啊。”
這也正是當前電信運營商競爭白熱化情況下出現的新問題,原本運營商攬客主要通過自身的廣告營銷和口碑宣傳,然而現在部分運營商或其代理商則通過獲得對手運營商的用戶號碼資料后進行直接的電話促銷,這種行為對不少高端用戶已經產生了嚴重的滋擾,引起消費者強烈不滿。
對此,運營商的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態這并非是公司政策,很可能是個別行為,用戶在接到騷擾電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投訴,公司在進行調查后會進行嚴肅處理。對于這一答案,王先生表示只能試試看,但不抱太大期望,“源頭還是要堵住信息的泄露,這號碼都漏出去,誰來打還能控制得了嗎?”
南方日報記者程鵬
和促銷信息真假難辨相比,時常受到運營商“攬客”電話或者短信的騷擾,則是目前消費者更加煩心的問題。近來,家住廣州海珠區的陳先生就多次收到自稱中國電信方面打來的電話,對方直言知道先生是中國移動的VIP客戶,想贈送中國電信的天翼手機讓其體驗一下優質3G服務,這讓王先生十分納悶,怎么自己是中國移動VIP客戶的事情中國電信會知道呢?而且對方同樣知道他的家庭地址等個人信息。
這不由得讓陳先生對于個人信息隱私泄露情況十分擔心。同樣是中國移動用戶的劉先生接到的則是中國聯通的促銷電話,稱只需要預繳300元就能免費贈送聯通3G號碼和UIM卡,并且贈送350元的話費還提供上門辦理服務……類似的情況在記者身邊實在不勝枚舉,有著相關經歷的讀者也頗多,而這種現象不得不令人深思,為什么身為競爭對手的各大運營商對于對方用戶的號碼了如指掌,這些本該屬于用戶的隱私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用戶號碼信息泄露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了,此前央視就曾經多次曝光運營商內部人員兜售用戶號碼、身份信息的報道,近幾年雖然這方面的管理已經有所加強,但是還是無法徹底杜絕,“這里面最主要還是利益在驅動,賣用戶的號碼資料就能輕松賺錢,因此要想完全杜絕恐怕很難。”事實上,除了運營商渠道外,銀行、房地產中介等領域同樣是泄露個人隱私的重災區,“這個問題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上述人士表示。
盡管如此,部分高端電信消費者感到非常不滿,“就算號碼不是運營商泄露出去的,但是運營商也不應該借著這些資料來騷擾我們攬客啊。”
這也正是當前電信運營商競爭白熱化情況下出現的新問題,原本運營商攬客主要通過自身的廣告營銷和口碑宣傳,然而現在部分運營商或其代理商則通過獲得對手運營商的用戶號碼資料后進行直接的電話促銷,這種行為對不少高端用戶已經產生了嚴重的滋擾,引起消費者強烈不滿。
對此,運營商的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態這并非是公司政策,很可能是個別行為,用戶在接到騷擾電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投訴,公司在進行調查后會進行嚴肅處理。對于這一答案,王先生表示只能試試看,但不抱太大期望,“源頭還是要堵住信息的泄露,這號碼都漏出去,誰來打還能控制得了嗎?”
南方日報記者程鵬
廣東移動提醒:
消費者面對各種資費促銷,最好先撥打移動官方客服電話10086進行核實后再行處理,辦理相關業務最好到營業廳進行,不要輕易先行支付款項。
用戶在接到騷擾電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投訴,一經查實將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