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各種車險價錢的明折暗扣已經是人們心知肚明的事情,但是在低廉競爭價錢下許多代理人仍可拿到30%以上抽成。昨天,國內首家車險超市開始運行,對外經貿大學的保險行業專家在會議上指出,許多車險代理人的傭金成本一般都會轉嫁到投保人身上,代理人傭金最高甚至可以拿到50%,這已經成為車險行業的一個潛規則。 保險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國內保險公司80%以上的車險銷售都依賴代理商,保險公司銷售成本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由于銷售費用比例過大,普通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有效維護。有時候相同的車險報價差異非常大。據了解,一般代理商可以拿到傭金的占車險價錢的30%以上,最高甚至可以拿到50%。也就是說,如果車主一年繳納3000元的保費,其中就要有大概1200元左右落入車商的口袋。雖然保監會對車險市場的高額回扣出臺過強制性規定,但是由于車險市場的激烈競爭,車險傭金回扣從沒有停止過。 成熟市場6成車險靠自選 靠代理公司向消費者賣保險比較混亂,而在發達國家的車險市場多數都是網上自選。據介紹,在全球車險市場規模最大的北美市場,超過60%的家庭采用互聯網和電話購買車險;在歐洲,汽車保險網是個人重要的車險購買渠道;韓國、日本的網上汽車保險銷售也呈現了加速發展的態勢。保險超市所有車險都可以根據填寫的資料自動報價,客戶可以在不同的車險公司之間選擇。而其最有優勢的就是低廉價格,因為保險公司可以不用支付代理商高額傭金,所以使降低價格成為可能。 保險超市要破潛規則 目前,占北京市場份額70%的四大財險公司人保、平安、中華聯合以及華安已經加入昨天開通的首家車險超市,太平洋、大地、永安以及安邦財險很快會陸續加入。 有關人士分析,今年7月保監會對保險公司提出“限折令”,保險公司也會另辟渠道開展自己的業務。 同時,以前保險公司之間的數據不能共享,很可能出現在這一家出險后又到另一家投保的現象,而在保險超市所有客戶的資料都是透明的,這就讓所有保險公司之間的數據可以共享,對優質客戶能提供更好優惠。比如,對于沒有出險記錄的客戶,第二年投保可以完全免費。
國內市場車險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