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近年來,市場表現不堪的歐寶對于通用而言,用“雞肋”來形容正合適。從不盈利到持續虧損,歐寶始終在下坡路上練競走,受歐債危機影響,本已虧損的歐寶便更加如履薄冰。每每到了危難時刻,業界都傳出的歐寶或被出售的聲音,很多業內人士都指出除出售歐寶外,通用再無出路,這也似乎印證了歐寶難以避免的命運。
然而,在歐寶問題上,通用始終調整步伐,咬牙堅持,這一糾葛就糾葛了十年有余。但直至今天,歐寶還是那個歐寶,通用對歐寶的種種調整未見成效,一系列重組計劃也沒能實現。對歐寶來說,“扭虧為盈”似乎成了一棟海市蜃樓,不可望更不可及。
拖累通用的歐寶 第二個薩博
有媒體報道,歐寶自2000年之后,在全球市場范圍內就再未實現盈利,也就是說,截至目前,歐寶已連續虧損近13年。并且,在中國市場中,歐寶銷量也頗為慘淡。雖然歐寶在華共有23家經銷商,但從2011年歐寶在華的銷量數字—5000輛來看,平均每家經銷商年銷量僅為217輛,這與一些同級品牌車型的月銷量水平相比,只能算個“零頭”。
事實上,通用汽車旗下的別克品牌中,多款車型均以歐寶為原型車基礎開發且上市銷售,加之十幾年來通用在歐寶上傾注的心血,不難看出,歐寶是通用汽車十分看重的汽車品牌,雖然歐寶這些年來所提交給通用的,著實稱不上什么“成績單”。對于歐寶在中國的銷量情況,歐寶銷售總監阿爾弗雷德表示,中國市場并非歐寶發力重點。
但事實上,歐寶不僅在中國銷量慘淡,在歐洲市場中,歐寶的市場表現亦不容樂觀。據悉,今年上半年,歐寶在歐洲市場銷量直線下跌15%,為457,630輛。“歐寶今年上半年每售出一輛汽車,則虧損938歐元。”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CAR汽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
當然,歐寶在歐洲市場的這種狀況也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通用汽車CEO艾克森表示,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將超過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蔓延的歐債危機加劇了產能過剩,我不能解決歐洲的經濟問題。”艾克森說。可見,由于歐債危機,以西歐市場為陣地的歐寶也顯得更加生不逢時。
另外,歐寶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拖累了通用。數據顯示,2011年,通用在歐洲市場的全年總計虧損達到了7億歐元,其中有5.75億歐元來自歐寶。艾克森也指出,通用汽車過去十余年在歐洲一直虧損,第一季度虧損2.56億美元。艾克森曾表示,歐洲業務虧損是公司最棘手的問題。
同樣是難以扭虧為盈,同樣是生產過量,現在的歐寶不難令人想起曾在通用旗下的薩博。2010年,通用汽車將薩博出售給世爵汽車,但在薩博面臨破產壓力時,通用汽車出面阻撓中方企業收購薩博,而后,薩博幾經掙扎最終于2011年宣布破產。薩博和歐寶的現狀相似,但不同的是,通用汽車對歐寶的態度比對薩博更堅持。破產是薩博的結局,盡管歐寶和薩博路徑不同,但如若持續下去,薩博的結局也難免成為歐寶的歸屬。
汽車專家張志勇對媒體表示:“歐寶或許終將成為下一個薩博。”他認為,現在歐洲經濟不景氣,歐寶如果無法改變產能過剩以及虧損的問題,就無法避免薩博的結局。
通用“死守”歐寶 換帥難求復興
原本歐寶何去何從的話題已列入舊列,近日,馬爾喬內欲購買歐寶一事,再次使歐寶話題熱起來。有媒體分析,馬爾喬內的計劃是讓歐寶在事實上獲得自由,這既不同于克萊斯勒的遭遇,也不同于2009年菲亞特收購歐寶的報價行為。
但消息一出,通用立刻做出回應,表示不會出售歐寶。通用汽車副董事長、歐寶監事會主席斯蒂芬·葛斯基10月5日當天發布電子郵件聲明稱:“歐寶不會被拋售。通用汽車全力支持歐寶。歐寶是通用汽車全球版圖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對通用汽車未來在歐洲的成功至關重要。”
或許是由于歐寶銷量表現不見起色,7月12日歐寶CEO施特拉克被通用“調離”。而9月剛剛上任的通用歐寶CFO邁克爾·羅謝勒對歐寶問題明確表示,通用在十年內不會出售歐寶,并稱將發布復興計劃“Drive Opel 2022”。
歐寶此番“換帥求復興”可謂大動干戈,但事實上,此次提出的復興計劃并非首次。上一任CEO卡爾-弗雷德里奇·施特拉克在任時,就曾為歐寶提出過一整套復興方案,但該方案以縮減成本為根基,最終也未見收效。對此,羅謝勒對媒體表示“Drive Opel 2022”的計劃超越了前任CEO施特拉克制定的2016年復蘇規劃。但對于究竟如何復蘇,羅謝勒還是表示將通過裁員、削減成本以及發布新車來實現歐寶扭虧為盈。這聽起來與之前的復蘇計劃并無本質差別。
“歐寶的生產過量水平有30%,這樣肯定掙不了錢”,一位汽車領域資深分析人士表示,“歐寶需要明確的實施步驟,否則無法在歐洲嚴峻的汽車市場上求生存。”
變通才是歐寶的出路
回顧歐寶發展史,這個在全球汽車制造商中起家較早的歐寶,也曾輝煌過。資料顯示,上世紀30年代前,歐寶曾一度成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但自歐寶來到通用旗下后,便開始逐漸走上下坡路。
下坡路的過程中,歐寶也存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掙扎,如在中國市場,歐寶銷量始終很低,但在2010年開始時,卻制定了一個4.5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而當時歐寶在中國的實際銷售量只有4000余輛。這等于說,歐寶要完成銷量目標,需要一年內將業績提升10倍。業界當時對于歐寶的“壯舉”不可置否,也有不少人士認為,歐寶提出如此高的銷量目標,定是底氣十足。
然而結果還是沒能逃得出經濟法則的增長邏輯。歐寶當時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根基尚不穩固,渠道建設嚴重滯后的情況下,2011年的實際銷量僅為5000輛,銷量目標遠不及當初預計,并且,“高舉高打”的落空使業界絕大多數人失去了對歐寶的信心。
“變通,有變才有通。”既然通用難以將歐寶品牌修復,為何不能賣掉它,扭轉自身虧損的境地呢?對于通用死守歐寶,業界不乏觀點認為:通用最終只能出售歐寶,為他另尋東家,這個決定或早或晚,都一定要做。
此前,華爾街著名汽車業分析師Adam Jonas也曾撰文指出,通用應該和必須放棄歐寶,否則為此付出的代價將遠超過此前的付出。而通用為何堅守歐寶,有網友一針見血的指出,通用虧了這么多年不賣歐寶,無非是因為雪弗蘭、別克用的是歐寶的車做原型,掛的是別克雪弗蘭的牌子。“沒了歐寶,也就沒了歐洲外的市場。”上述人士表示。
總之,不得不說,如今的歐寶早已失去當年叱咤風云的汽車巨頭風范。對于歐寶,是固執死守還是變通前進,通用是時候該做個理性決定,而不僅僅是顧全“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