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最新消息,谷歌和奧迪目前都在致力于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并且已處于測試階段。但由于其特制的車載操作系統成本昂貴,因此未來十年內這種車型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但根據Phys.org的一份報告,牛津大學的一群科學家有望徹底改變這個現狀。他們研發了一種名為“機器人汽車”的無人駕駛車輛,采用由iPad控制的車輛自主駕駛系統,成本為7750美元(約合48347元人民幣)左右。這些科學家的目標是能將系統成本削減至150美元(約合936元人民幣),這樣就能使無人駕駛車輛得到普及。
“機器人汽車”使用三臺車載電腦,數盞激光燈,和由立體相機呈現的3D車輛路徑。這個系統的心臟部分是“主汽車電腦(MVC)”,控制了幾乎汽車的各個方面。另外一個“低階控制”(LLC)與安裝在儀表盤上的iPad相聯并向司機傳遞信息。
機器人汽車是為短途,常規駕駛的路途設計的,有駕駛路線的3D地圖。一旦自主系統對某一路段行駛認為胸有成竹,就會通過iPad屏幕顯示接管汽車駕駛請求,司機可予以同意或拒絕。但當三臺車載電腦有分歧的時候,控制權又會重新交回司機手中。如果司機不予理睬,機器人汽車將緩慢停車。
行人,車輛和其他路上障礙物都是由安裝在前擋泥板的激光識別控制,可以掃描85°視野,前方半徑近50米。如果檢測到障礙物,機器人汽車可以迅速剎車,障礙物清理后,將會恢復常規駕駛狀態。
盡管目前還停留在一次性原型車階段,在接下來的15年,牛津科研組會積極參與將他們的系統用于汽車制造商的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