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市場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交易不透明等因素同時困擾著消費者,為此,中國二手車城羅列一些二手車市場中交易盲區,帶您繞開二手車交易的種種陷阱。
陷阱1 賣方隱瞞實際車況
建議不要買大范圍改裝過的車輛,自行改裝車輛造成與車輛出廠技術參數不符是不能過戶的。另外,經過發動機和變速箱等大改動的車輛存在安全隱患,且加裝的配置不在原保險范圍,買方必須找保險公司對加裝的配置進行價值評估,然后額外上險。
陷阱2 以指導價為折舊標準
買二手車前應了解新車當前的實際市場價格及舊車折舊情況,有的車相對上市初的官方指導價已有現金優惠,折舊時應以市場價為基準。一般使用一年的二手車,其價格要比同型號新車含購置稅價格低10%-15%之間,舊車一律按年折舊,哪怕幾年間沒有使用過也按同樣的比例折舊。另外,注意不同年款車型的配置差別。
陷阱3 隱瞞實際公里數
購買二手車不用太在意里程表,而應關注實際車況。建議購車前檢查車輛的保養記錄,通過它可以對該車是否剮蹭或更換了哪些零件等一目了然。了解清楚預購車輛是否在保修期等,并注意區分各年限車型,看尾氣排放是否達標。
陷阱4 拖欠稅費不告知
一套正規二手車手續包括車輛登記證書、車輛行駛證(需在年檢合格期內)、車輛購置附加費證明、車輛購買原始發票(或上一次過戶發票)、車主身份證(單位提供法人代碼證書)、養路費繳納證明、車船使用稅、商業保險、交強險、保養維修手冊等。購車前,到養路費征稽機構查詢車輛是否拖欠養路費和車船使用稅,如有欠稅情況必須要求賣方繳納后再進行交易。
陷阱5 交錢后不立即過戶
建議在付款購車前應及時辦理過戶手續,因為車輛一旦發生交通違法、肇事等,原車主同樣要承擔一定責任。還有一種情況是雙方買賣車輛時自行簽訂協議。按交通法,簽訂協議當天起,車輛所有事故責任都將由買方承擔,賣方“無連帶責任”。但當買方發生比較大的交通事故后,在保險公司不予承擔或承擔部分、買方逃逸或無力承擔責任的情況下,車輛的戶口還是賣方名字,就會有一定的麻煩。所以,私下協議還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