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王先生日前向本報反映,他在北京一家4S店看中了一款價格優惠的家用車,但提車時才發現這輛致勝是輛庫存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時值年末,不少4S店都出現了“清倉”銷售庫存車的現象。有專家指出,庫存車會存在各種潛在質量問題,消費者購車時要多加小心。
王先生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在北京一家某汽車品牌4S店相中了一輛車,商家告訴他這款車不但有現車,而且可以便宜2萬元左右。上周王先生到店中提車時,卻得知該車是2008款庫存車,放在店中倉庫的時間已有1年多了。
記者在本市豐田、大眾、本田等多家汽車經銷店采訪時了解到,年終將至,汽車商家也開始“清倉”,不少庫存車被擺在甩賣的名單中。以優惠名義銷售的車型中,不少都是老款車型或庫存老車。一位購買了庫存車的車主表示,庫存車最令消費者擔心的就是質量問題,他的車先是機油出現沉淀現象,而后雨刷也產生了老化問題,前后維修費用共花了數千元。部分車主也表示,目前不少庫存車都是去年車市不景氣時剩下的車輛,或今年新款車型上市后銷量不佳的舊款,放在店中的時間已有1年左右,還有部分商家出售庫存車時并不告知車主。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工作人員表示,像許多產品有保質期一樣,汽車庫存時間太久也會產生變質,長期庫存的車輛容易出現橡膠件、電瓶、電線線路老化,潤滑油、助力油、冷卻液過期變質,電路板受潮短路等故障。一般在汽車發動機和底盤上有編號、出廠日期等信息,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明示這些信息,辨別該車是否是庫存車。經銷商也應明確告訴消費者該車是否是庫存車,讓消費者買個明白。如果消費者希望購買價格優惠的庫存車,也應在購車前看清車輛發動機、機油等是否存在問題,并在購車后及時保養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