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增強國際競爭能力
今年汽車出口將逐漸走出陰霾
□本報記者張海燕
中國汽車產銷2009年以高達40%的增長速度令世界矚目,然而在金融危機和海外國家加強貿易保護的雙重背景下,中國汽車的出口形勢卻一直低迷。數據顯示,2009年汽車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50%多。
2010年如何擴大和提高汽車出口市場,是一個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業界人士認為,在政策支持下,隨著經濟情況的好轉及世界經濟形勢的逐漸復蘇,新的一年里,中國汽車出口將走出谷底,逐漸轉好。
兩大因素導致出口下降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外消費者需求急劇下降,從而致使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汽車出口問題突顯,出口量大幅下降。長城汽車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2008年該公司出口超過10萬輛,出口數量占據總銷量的一半。其中俄羅斯市場單月銷量平均在1.6萬至1.7萬輛之間,最高時有2萬多輛,而2009年全年出口俄羅斯還不到100輛。
長城汽車的現象可以說是2009年我國汽車出口的一個縮影。專家分析認為,原因之一是金融危機后,不少國家加強了貿易保護,以技術手段阻止中國汽車出口。另外一個因素是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外消費者經濟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購買力下降,導致需求嚴重不足。
另外,專家認為,從總體看,目前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尚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出口經營粗放、品牌和營銷網絡缺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等諸多問題。因此,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對出口企業的管理和指導。
政策鼓勵尋找新天地
針對2009年持續低迷的出口形勢,為鼓勵中國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順利地走出去,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由國務院6部委出臺的《關于促進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繼續鞏固傳統發展中國家整車中低端市場,拓展汽車零部件國外配套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中高端市場,穩步進入發達國家整車中低端市場。要著力培育我國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術的跨國汽車和零部件企業集團。
該《意見》特別提出,“2009年到2011年力爭實現年均增長10%”的目標,關鍵在于開拓新興市場。在新興市場的開拓上,業內人士建議,應穩固歐美傳統市場,加大對印度、巴西以及俄羅斯等市場的開發和挖掘,同時,不斷尋找新的機遇,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優化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尋找更多的新市場、新客戶,逐步增強出口汽車產品競爭力,從而改變我國汽車出口低迷的現狀。
提高出口產品質量
國家有關領導曾明確表示,我們自己要調整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保持我們在國際出口市場上的份額。
據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統計,2009年1-11月份,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兩反兩保”貿易救濟調查103起。我們涉及到貿易糾紛的案件是近年來最多的。專家認為,在2010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將更加嚴峻復雜,中國優化進出口結構、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任務依然艱巨,仍然面臨國外貿易保護主義的巨大挑戰。
商務部等6部委在去年11月發布的《關于促進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分析了我國汽車產品出口現狀和面臨的形勢,提出了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及具體措施。《意見》鼓勵企業利用金融工具,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鼓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組織企業積極應對和化解國際貿易摩擦,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車產品出口。
專家分析提出,目前,我國汽車出口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不合理,影響整體效益的提升。從出口產品結構看,整車出口特別是轎車出口以適應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市場需求為主,歐盟和美國僅占10%,市場面臨的競爭者其實主要是國內企業本身。專家認為,出口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戰略問題,要先把服務和質量解決好。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產品順利進入美國、德國、日本等歐美和亞洲發達國家。
專家同時指出,中國車企去年產銷量的大增給我們打了一個好的基礎,在我們信心大增時,不忘練好內功,增強產品競爭力,未來我們一定會由產銷大國向質量強國邁進。酒香不怕巷子深,2010年,一度低迷的中國汽車出口困境將會逐漸好轉。《中國質量報》
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