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去年全球面臨金融危機,我們國家的汽車消費市場反而異常升溫,在去年整個車市火爆,甚至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產銷國家。但是目前為止,降價優惠已經無法再吸引消費者,反正既然所有“熱銷”的帽子戴,那么降價誰都降,我們還是漲價合適吧。
曾經的汽車銷售市場就其實可以被看做一個非常大的服裝批發城,我們攥著自己辛苦積攢了數年的積蓄要給自己挑一件昂貴的衣服,相信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或多或少有過與服裝批發城的商家“殺價”的經歷,其實汽車市場也一樣,現在買輛車,商家少則送各種裝飾,多則直接在車價中抹去幾個零都不新鮮。
可是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我們大多數買車的消費者一般在幾年中都不會換掉這件“衣服”,那么要是買虧了、不合身,麻煩就大了……更糟糕的是,在去年末大眾旗下1.4TSI車型出現在車市中,全國車市暗暗刮起了一陣“加價”風!目前,我們買車不僅需要面對所謂的“降價優惠”陷阱,還要放著會不會被經銷商“忽悠”的多掏了幾千塊錢還美滋滋的開車回家……
加價提車--今天你加了嗎?
得益于去年購置稅優惠政策,去年汽車市場大熱,但與去年車市走“優惠風”不同,今年的優惠政策改動了,購買小排量車型驟然要比去年多付幾千元的購置稅,在車市的降價優惠方面也有很大回收,甚至不少車開始在廠家定的官方指導價格上想起了“花活”:加價提車。
今天,編輯就給消費者羅列一些近期商家變相加價的“歪招”,給消費者一個明白。
歪招關鍵詞:血淋淋!直接加錢
訂單過多,產能有限,想要買車的消費者可不管這些,我就要訂車!那么等待半年多的時間才能開到屬于自己的車,半年中,我們如果定其他同價位車型,也許早就開上了屬于自己的車,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會怎么做?
如果不想花費過多的時間等待自己稱心的車型,如果銷售人員告訴你,如果讀掏點錢,我們給你插個隊,一下子省了將近半年的等待時間,雖然會比較無奈,但相信最終選擇多掏錢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編輯點評:
關于現車緊張需要加價插隊,這種事情在一些電子產品的銷售中應該并不少見:一款新上市的筆記本,某一顏色大熱,那么整個電子產品市場中現貨緊張,加幾百塊錢,就能拿到最熱最新的產品,這應該是很早以前就存在的現象。
那么映射到汽車產品中,動輒幾萬元的“插隊費”,這個差價幾乎可以再買一臺價格比較便宜的汽車,是否真的值得呢?
圖省事:保險上牌一條龍服務
我們買車需要交購置稅、驗車上牌費,在手續辦齊之后,還需要為愛車購買保險以防萬一。這一過程如果消費者來做,要去專門的驗車地點、要去專門負責簽字蓋章收錢的地方上牌、交購置稅的話,相信不少工作繁忙的消費者會覺得這一過程太過繁瑣。
出于這種情況,4S店的銷售人員會非常貼心的提供“一條龍服務”,即我們在該店購入愛車,那么只需要把上牌費、保險、購置稅和車費一并交給商家,所有手續都將在我們提到現車之前置辦齊全。看似一切“為人民服務”,我們倘若多掏幾百元錢節省辦理手續的時間并不會太“吃虧”,但目前各商家在售賣一些熱銷車型時,將這一過程變成了“以在店內做一條龍為前提”,一些對汽車市場不太熟悉的消費者聽了,肯定會引起一些疑惑和誤解。
新手購車時,往往會選擇一些官方指定的4S經銷商,從口碑和服務上無疑4S店更讓人放心,但這個問題不止存在于綜合或者二級經銷商處,很多熱賣車或者有小幅降價的車型在提到購車條件時往往會附加一句:需要在店內做購車一條龍,不然無法以這個價格提到現車。
編輯點評:
我們在購車被告知必須在店內做購車一條龍服務的時候,就需要注意“防忽悠”了。保險要看清保單中羅列的保險險種,根據不同品牌和不同的保額,保費都會有所不同;驗車和上牌兩項加起來大概在500元左右。 #p#副標題#e#
誰干的?買車必須買“官方”選裝包?
價值幾百元的貼膜、地膠和腳墊,最多再來一瓶車用香水,在商家宣傳中被蓋上了“價值千元大禮贈送”,這是車市存在已久的“不靠譜”行為之一。吃了虧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現在的車主并不好“忽悠”,那么在裝飾上商家就不能賺到錢了嗎?
近期,不少新上市的熱賣車型,在上市同時會官方發布一些汽車裝飾或者配置,在關注這些車的消費者中,這些配置扣上了“官方發布”的帽子,是不是就更靠譜一些了呢?
碰到類似朗逸1.4TSI車型上市時發布的選裝包,我們還有考慮的余地,畢竟價格明細表已經公布出來,貌似消費者也不會去真正在意需要加裝的配置到底是什么?磥“官方發布”這樣的帽子扣的恰到好處。
編輯點評:
在我們購車時,雖然目前店內“改裝車”、“特裝車”已經不太經常出現在消費者眼前了,但是人家“官方”發布的選裝包--價格一定是公道的,質量一定是有保證的,這也是消費者購車的一個誤區。為什么?去汽配城看看吧……
憑什么?“訂”金可退,“定”金不退?
相信網友看到這樣的標題會很暈,現在汽車市場中玩所謂的“定”金與“訂”金這個文字游戲的商家已經不多了,但是對于第一次購車的消費者,我們仍然有說一說的必要。
一款車的熱銷,考慮到生產廠家產能確實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們預定的時候等上一兩個月,這并不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那么,“預定”就要交“定金”,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我們交上車款的百分之十或者象征性的交一部分現金,看起來平淡無奇。
如果,商家承諾1個月就能提車,你足足等了3個月,看來消費者一定會很不開心……但當我們像銷售人員提出退定的需求時,卻被告知,我們的定金不退,要不就選擇等,要不就選擇加點錢提“插隊車”,看起來不靠譜,這樣的現象是切實存在的。
編輯點評:
面對定金問題,我們建議消費者到正規的4S店預定愛車,除非綜合經銷商和二級經銷商處已經有現車在售,在被牽扯到這個文字游戲中,如果與商家爭論,少數“野路子”的陣勢實在嚇人……而4S店雖然會找盡各種理由讓消費者最終不選擇退定,但倘若與4S店簽訂了提車協議,我們強硬一些,對協議研究的仔細一些,還是不會吃虧的。
汽車加價提車將是近一年內不會改變的風氣
即使是去年全球面臨金融危機,我們國家的汽車消費市場反而異常升溫,在去年整個車市火爆,甚至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產銷國家。但是目前為止,降價優惠已經無法再吸引消費者,反正既然所有“熱銷”的帽子戴,那么降價誰都降,我們還是漲價合適吧……
其實加價提車這件事,是很早以前就出現過的銷售手段,卻在當時被反饋回來的強烈的市場反饋擊潰。如今我過汽車消費市場正處于上升期,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需求,卻提前走入價格虛高的情況。究其根本,加價提車能在當今的市場中得以生存,與現在消費者盲目跟風消費無法脫離干系,如果想要徹底抹殺汽車市場中這股“歪風”,我們需要團結起來,絕不給商家牟取暴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