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服裝質量不容樂觀
近期,威海檢驗檢疫局與威海市工商局聯合執法,對轄區內的進口服裝進行了抽查。工作人員從威海市幾個知名的大型商場共抽取了6件樣品進行內在質量的檢測,涉及的進口國別和地區為意大利、韓國和中國臺灣。
此次抽查檢驗的依據為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強制性技術規范《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抽查檢驗的項目基本包括了反映服裝內在質量的所有項目。從檢測結果看,威海市場上銷售的進口服裝的內在質量不容樂觀。有3件樣品的pH值不符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被判為不合格。此外,產品的標識也不夠規范,如有的產品標識沒有按照《紡織品服裝使用說明》的要求用中文標明該產品的原產地(國家或地區)以及代理商、進口商或銷售商在中國依法登記注冊的名稱和地址。對上述不符合規定的產品,威海檢驗檢疫局已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人體的皮膚一般呈弱酸性,有利于防止一些細菌侵入,如果服裝生產所使用的紡織品含有過強的堿性,將使皮膚表面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壞,導致某些細菌在堿性條件下生長繁殖,刺激皮膚,給人體造成不適甚至引起疾病。尤其是嬰幼兒,皮膚較細嫩、抵抗力較弱,服裝生產所用的紡織品酸堿性不當更容易對其造成傷害。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我國都將pH值列為紡織品安全、衛生項目中的重要一項。但消費者往往被服裝的品牌、款式等所吸引,而忽視了其內在的質量。為此,威海檢驗檢疫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服裝時要注意是否有中文標識,并高度重視產品質量,以免危害身體健康。與此同時,檢驗檢疫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進口服裝的檢測力度,堅決將不合格服裝拒于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