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近一段時間以來,服裝洗染部門與消費者之間經常發生各種各樣的糾紛,有的顧客將衣服送進洗染店,雙方沒有簽定詳細的洗滌合同,甚至消費者自己對所洗染的服裝都不了解,因此出了問題雙方都認為是對方責任。
服裝洗染糾紛雖然不會威脅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卻給工商部門的受理和調解帶來一定難度。據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消費者在服裝干洗過程中的自我維權意識不強,認為不昂貴的衣服在干洗前無需明確責任,比如事前說明服裝的新舊、損壞程度、價值及干洗要求等;另一方面,服裝干洗行業自我要求不高,片面追求速度和數量,沒有按洗滌標識追求洗滌的質量。為此,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昂貴的衣服在洗滌之前一定要和洗染部門簽定洗滌合同,應注明自己的衣服適用何種洗滌方式。對于不昂貴的衣服,也應事先聲明衣服的損壞程度及價值,以免出現問題找不到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