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者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旅游時,都喜歡購買一些當地的鉆石珠寶,但是這些鉆石珠寶經過檢測,發現了很多質量問題。前不久,一位老人拿著一枚0.63克拉的鉆戒,來到某珠寶玉石首飾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要求進行質量檢測。老人在新加坡旅游時,在當地花了1.68萬元買來了這枚標明“鑲嵌天然鉆石”的戒指。經過檢測,所謂“天然鉆石”,竟然是用合成碳化硅冒充的。有的消費者從新加坡買來的“祖母綠”,也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東西冒充天然祖母綠。1克拉左右的人工合成“祖母綠”,只要1000元左右的人民幣就可買到,而天然祖母綠售價達8000元至1萬元,兩者相差8倍至10倍。從最近三四年來有關檢測中心受理的購自新加坡的“鉆石”、“祖母綠”寶石等情況來看,幾乎無一例外是用人工合成冒充天然。
檢測中心的專家、國家注冊珠寶玉石鑒定師并獲英國皇家珠寶玉石協會鑒定師證書的溫偉盛先生告訴記者,到新馬泰旅游的國內消費者,大多數人從境外買回來鉆石珠寶后,不會到檢測中心作檢測,據統計,來檢測鑒定的僅占3%-4%。有的人經過檢測中心檢測,發現是假貨,也很難打贏官司,因為境外有的奸商玩弄法律技巧讓消費者上當受騙。
消費者從新加坡買回所謂的“天然鉆石”戒指,在發票上除了中文外,還有英文,上面鉆石名稱是一個英文名詞,實際上是生產廠商的企業名。對于外行消費者來說,根本不懂,對不識英文的人來說,更是不懂。將來打起官司,不法廠商就會說,我們在英文發票上本來就注明了不是天然鉆石。所以有關人士建議,國內消費者如欲購買鉆石珠寶,不必舍近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