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科主任醫師王滌新教授到央視做了一期節目,主要談化妝品重金屬中毒問題。節目播出后,王教授所在的科室收到了大量患者的咨詢電話,大多數說的都是使用美白祛斑產品后出現不適癥狀的問題。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王教授指出,不合格的美白祛斑產品對人的毒害是個慢性過程。她遇到過一位患者,30多歲,在老公出差的一個月時間里去美容院做了多次美白。老公回來后稱贊她變白了,她因此“受到鼓勵”,開始頻繁出入美容院,晚上還抹各種面霜。后來她在報紙上看到自己常去的美容院使用的美白產品汞含量超標,于是連忙到朝陽醫院檢查,結果發現體內汞含量已經超標。為了把指標降下來,醫生一連給她排了6個療程的汞。
王教授告訴記者,國家規定,化妝品的汞含量不得超過1毫克/千克,砷含量不得超過10毫克/千克,鉛含量不得高于40毫克/千克。一旦使用了不合格化妝品導致重金屬中毒,就可能引發神經衰弱、乏力、失眠、煩躁(汞),或者色素沉著、疼痛(砷)和便秘、貧血(鉛)等癥狀。但實際上,由于這些癥狀都是潛移默化的,很難引起警惕,因此很多患者和前面提到的女士一樣,都是看到曝光節目或者自己的親朋查出問題后才想到去醫院。
除了重金屬中毒,化妝品導致過敏也很常見。這里面有一些人皮膚比較敏感的原因,更多的則是一些化妝品里的防腐劑和特殊成分刺激性過強,結果導致患者皮膚紅腫,出現皮疹、脫皮,最后引起色素沉著。
中國香精香料化妝品工業協會的尤啟明工程師告訴記者,育(生)發、染發、燙發、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曬等特殊用途化妝品中往往添加了一些特殊功效成分,刺激性大,因此危險性也大。其中,染發、燙發類產品引起的皮膚過敏問題最為嚴重。北京工商大學精細化工專業教授閻世翔介紹說,染發引起的接觸性皮炎很常見,輕則皮膚紅腫、發癢、起皮疹,重則出現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據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統計,無論哪種染發劑,引起皮膚不良反應的比例為15.2∶10000。這主要是由于染發劑中的苯二胺等化學物質會導致過敏反應。此外,一些劣質染發劑中含鉛、硝基苯、苯胺等有毒物質,容易被皮膚吸收,引起不良反應。
記者了解到,據有關部門統計,北京市場上的健美類化妝品微生物指標超標現象嚴重,抽驗樣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總數是標準的2.7倍。專家指出,細菌超標也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中毒。
化妝品市場為何這么亂
在年初化妝品安全事故頻發、消費者疑慮重重的時候,曾有國內學者指出,除了蓄意造假行為,還有三大因素導致化妝品質量狀況不盡如人意。
首先是化妝品行業檢測標準的缺失。有業界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我國的化妝品安全標準與美國等國存在差距。美國實行的是原料評價,規定不能使用什么成分,而我國“尚未實施對相關原料的檢測”,實行的還是產品評價。這就在化妝品的生產源頭留下了隱患。另外還有專家指出,我國化妝品行業缺乏系統的毒性、功效、成分檢測數據和技術支持,檢測標準滯后,也是產品質量不高、事故頻出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化妝品監管制度存在缺陷。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對化妝品的審批實行的是送檢制,執法則是抽檢制,這樣很容易出現“偷梁換柱”的情況。談到“夢的妮”事件時,北京空軍總醫院皮膚科副主任、衛生部化妝品衛生標準委員會委員劉瑋指出,這種產品之所以成為質檢的“漏網之魚”,行銷各地,很可能就是在報批過程中送了合格樣品,而上市時采用的是劣質產品。
最后是一些消費者的錯誤美容觀念助長了偽劣化妝品的氣焰。“用了XXX,就是白”、“祛斑美白不留痕”……面對鋪天蓋地的化妝品廣告,愛美的女士很難不為之心動。王滌新教授指出,“急于求成”的美容心態和不正確的美容觀念,無疑給了偽劣化妝品生存的土壤。在她接診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30多歲的白領女性,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加年輕漂亮,她們寄希望于美白祛斑產品,結果用出了問題。王教授說,要快速美白,只能依靠大量的汞和鉛等物質,這樣做對身體的毒害顯而易見。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只要能“白”就用,結果日子一長,副作用就開始顯現出來。據專家介紹,真正祛斑的產品成分如維生素C衍生物等都只能緩慢起效,如果要快速,“只能違禁添加”。王教授說,美容對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有很大幫助。但過度求白、求年輕是不正確的。40歲以前,皮膚只要清潔就行,可以用點淡妝,亂用化妝品反而會增加皮膚負擔,加快老化。她還說,有條件的話,在購買化妝品前,最好先做個皮膚測試,再去選購產品。
中國開始嚴管化妝品
今年3月,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要求,化妝品企業必須在產品包裝上注明“警告———該產品未經安全鑒定”的字樣。同時,法國健康產品醫療安全署也表示要建立一個全新的化妝品安全監管機制。
美容業發達的美、法兩國都不敢放松對化妝品的監管,我國同樣不敢掉以輕心,對化妝品的監管措施也逐步嚴格起來。除了4月15日開始的化妝品專項整治工作,有關部門也正在起草新的化妝品標簽國家標準,替代《消費品說明標準/化妝品通用標簽》,目前該標準草案正在報批之中。另外,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副秘書長張紅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化妝品服務業準入制度》初稿及美容院實行等級分類管理的建議已于去年提交給商務部,今年有望出臺。記者還了解到,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與德國施拉得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北京中德聯合化妝品研究所,這將促進我國化妝品檢測與國際接軌。
除了企業生產的化妝品,衛生部在專項整治行動中還要求檢查美容美發店是否存在無證自制化妝品行為。現在,很多美容院自制成分不明、標志全無的化妝品,還賣高價,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大隱患。
在采訪中專家們還建議,對偽劣化妝品采取重罰的辦法。尤啟明工程師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就不允許大劑量地添加美白重金屬成分了。“夢的妮產品汞超標1萬多倍,簡直錯得缺乏常識,這樣的公司就應該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