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標注依舊霧里看花
一些成分詞匯成商家新賣點 部分功效尚未得到科學論證
□ 本報實習記者 吳珊珊
10月1日起,《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已經正式進入了執法查處期。“保濕因子”、“舒緩精華”逐漸將在化妝品的外包裝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卵磷脂、甘油等配方成分名稱,并且這些所標注的名稱按照加入量降序排列。近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北京的各大商場、超市及淘寶、SASA等購物網站,在售化妝品大多數已換上了符合新規定外包裝。但同時,一些成分詞匯正逐漸出現在化妝品外包裝的顯要位置,成為新的賣點吸引消費者購買。
記者在淘寶網、SASA等購物網站發現,一些號稱含有玻尿酸原液的“美容液”、“美白液”時下正受愛美人士熱捧。通過對部分網購買家的采訪,發現對這種玻尿酸產品的功效作用大多數購買者只有比較模糊的認知。大部分購買者都認為該類商品具有保濕、美白和抗皺等功效。同時,在一些商場、超市中不難發現一些號稱含有“膠原蛋白”的面膜等外用品和口服飲品正悄然走俏。而有一些年齡跨度在20歲至50歲的女性正將這種膠原蛋白類飲品作為日常必需品飲用。
“作為化妝品生產企業,我們對化妝品強制標示‘全成分’是非常歡迎與支持的。對新規將起到的積極作用也非常的期待。化妝品強制標示‘全成分’在歐美、日本等國已推行已有時日,我國此次推行新標是與國際接軌,其中體現了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同時對化妝品生產企業起到一定約束作用,也更便于執法機關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北京同仁堂麥爾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杜喜平總監介紹,成分、透皮技術、心理訴求是化妝品的3大要素。其中成分向來都是化妝品行銷中的宣傳重點,其原因主要在于商家容易操作,同時消費者容易接受。市場上出現以成分為賣點的化妝品也可以說是正常的現象。而化妝品的成分配方,按所占百分比順序由大到小通常是:水、基質、功效成分、乳化體系及防腐劑、香精、色素。
據杜喜平總監介紹,玻尿酸,亦稱透明質酸,是透明具黏性的膠狀物,屬于高分子吸水保濕劑的一種,其吸水及保水能力強且具有低致敏性及低刺激性的優點,加之觸感柔順潤滑,在外用的化妝品里主要是當作潤滑保濕劑及增稠粘著劑來使用。但是其效用卻因分子大小、等級(純度)、生產方式、濃度等存在巨大差異。早期玻尿酸是從雞冠或動物組織萃取,現在則主要是借由生物技術利用細菌發酵的方式產生玻尿酸,或是借由化學合成的方式取得。前者提取的玻尿酸分子量較后者更大。這種大分子量的玻尿酸,其濃度如有0.5%~1%,已經相當黏稠了。而市場上那些標有濃度達1%甚至更高的化妝品,其本質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總的來說,現下玻尿酸在外用化妝品中早已被普遍使用,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保濕,在此基礎上,也許在外觀上會有改善面色等效果,但是其是否會直接產生美白、緊致等效果,尚沒有研究成果能給予定論。雖然醫用玻尿酸會作為填充材料使用,但是在外用上并不代表著兼具相應功效。
“而膠原蛋白是一種在人體無處不在的結構簡單的蛋白質。”據介紹,通常膠原蛋白的提取都是通過豬、牛、魚等動物。在外用化妝品中,膠原蛋白屬于一種滋養成分,會被作為抗皺成分用于產品中。分子量大的膠原蛋白突出好,效果明顯;分子量小的膠原蛋白更易于吸收。但眾所周知,膠原蛋白類屬蛋白質,其分子量遠大于表皮可吸收物質通常分子量的大小。通過外用膠原蛋白起到抗皺功效,現今的技術恐難達到。
至于膠原蛋白類口服飲品,杜喜平表示,中老年人體內肌腱等處的膠原蛋白隨著年齡逐漸流失,該類飲品在飲用時,其所含膠原蛋白經胃液消化分解,能部分被人體吸收,所以對于需要補充膠原蛋白的中老年人來說,服用該類飲品可以起到一定的強身健體的作用。但是否可以美白、抗皺,目前亦沒有研究可給予確切證明。而對于一些年輕女性將膠原蛋白類飲品當作日常必需品飲用是否有益,目前也難給出定論。針對此問題,筆者在調查過程便發現一些年輕女性在不明確功效的情況下服用膠原蛋白類產品后,立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皮膚紅腫、發炎、過敏等情況。《中國質量報》
吳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