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瀟
改革開放以來,給我國化妝品行業帶來了蓬勃發展的生機。首先是人們解放了思想、轉變了觀念,突破了把化妝品視為奢侈品的束縛,化妝品已成為美化人們生活的日常用品;其次是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逐步提高,眾多的消費群體、廣闊的消費市場,拉動了化妝品生產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化妝品市場的繁榮景象。
據中國香精香料化妝品工業協會的統計,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我國化妝品工業生產銷售額為3.5億元,2007年達到1200億元,為1980年的342倍。2008年為1300多億元,2009年的銷售額達1400多億元。2006年,在中國化妝品工業發展史上,生產銷售額第一次突破千億大關,居亞洲第二位,世界排名第8位。另據全球管理咨詢和市場研究的克萊恩公司調查研究,并在《2006年全球化妝品市場》上顯示,中國化妝品市場銷售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化妝品銷售市場。
長期以來,我國化妝品進出口貿易額一直很少,自進入21世紀后,數額增加,呈現逐年攀升態勢。
改革開放前,我國化妝品品種十分單調,僅有蛤蜊油、凡士林油、雪花膏、香粉、花露水、洗發膏、發蠟等幾個品種。現在化妝品產品門類齊全,可分為清潔類化妝品、護理類化妝品及美容/修飾類化妝品等,品種劃分越來越細,約有2.5萬余種,基本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檔次的需要。
我國化妝品產品質量保持穩定,從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各年對化妝品抽檢情況看,化妝品合格率近90%,保持著較高的產品合格率。
化妝品關系到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國家對化妝品行業實行衛生許可和生產許可準入制度,只有獲得兩證許可的企業,方可從事生產經營。絕大部分企業對產品質量高度重視,嚴格按規范的衛生條件和生產工藝生產,并建立了質量管理和質量保障體系,確保產品質量穩步提高。
由于化妝品關系到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國家政府部門非常重視化妝品行業的法規建設和標準化工作,并加快了法規和標準的制定速度。目前,已出臺并在執行中的化妝品主要法規和相關的規定、管理辦法有:《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化妝品產品生產許可證換(發)證實施細則》、《化妝品衛生規范》、《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化妝品衛生行政許可檢驗規定》、《消費品使用說明 化妝品通用標簽》(GB5296.3) 、《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和《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等。
化妝品標準制修訂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逐步形成化妝品標準化體系,主要包括基礎標準(4個)、方法標準(9個)、衛生標準(18個)、產品標準(23個)、原料標準(1個)。這些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規范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強化了依法監督管理,促進了行業自律,使行業管理步入法治軌道。《中國質量報》
王 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