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廣東省東莞市工商局發布的飲水機抽檢結果顯示,該市銷售的飲水機產品約有六成多不合格,飲水機內膽重金屬超標再次成為主要問題之一。今年5月1日,推薦性國家標準GB/T22090-2008《冷熱飲水機》開始實施,新標準要求飲水機內膽的理化指標試驗必須合格,如果水中出現超標元素,飲水機將會被直接判定為不合格。
內膽令人憂
據國家日用電器監督檢驗中心電熱器具試驗室主任凌宏浩介紹,以前,對飲水機產品,在電氣安全性上主要依據《液體加熱器》標準進行檢測。從2006年開始,國家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依據《不銹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對飲水機不銹鋼內膽進行檢測。于是,3年來,飲水機內膽生銹、重金屬超標等問題頻頻見諸報端:
2006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首次公布了對廣東、上海、浙江等5地61種飲水機的抽查結果,產品抽樣合格率僅為65.5%,不合格的都是小型企業的產品,其中11種飲水機內膽重金屬超標。
2008年6月,福州市臺江區工商局對飲水機市場進行了抽查,發現不合格產品的主要問題是儲水罐罐體材料理化指標——鉛、鉻、鎳等重金屬含量超標。
2008年10月,哈爾濱市工商局集中銷毀了128臺經檢測不合格的問題飲水機,這些不合格飲水機大多存在重金屬含量超標、安全性能指標差等問題,危及人體健康。
前不久,上海市技術監督局和廣東省東莞市工商局公布的對飲水機抽查結果均顯示,一些小品牌的飲水機內膽不合格,導致重金屬嚴重超標。
買水贈機問題多
記者發現,出問題的飲水機內膽一般為小企業生產,不僅沒有經過3C認證,電器安全性能不過關,其重金屬等理化指標也頻頻亮起紅燈。而這些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散布于居民區中的水店以買水贈水機的方式進入消費者家庭的。
在北京市朝陽區某社區水店內的墻上,張貼著礦泉水買水贈機套餐表,記者看到,共有5款套餐供消費者選擇,如“套餐A:138元送臺式飲水機一臺,送水10桶。”“套餐B:178元送立式飲水機一臺,送水10桶。”而在大中、蘇寧等家電賣場,記者發現,300元以下的飲水機基本難覓蹤影。“現在,一桶合格的礦泉水售價是10-12元,由此可見,水店贈送的飲水機成本有多么低。”蘇寧北京紫竹橋店一位飲水機促銷員這樣對記者表示,一般知名品牌飲水機的內膽都是使用304食品級不銹鋼,但是水店里贈的飲水機,材質就很難說了。
據了解,目前飲水機市場進入門檻較低,市場非常分散混亂。有數據顯示,涉足飲水機生產的企業有近2000家,在市場上銷售的飲水機品牌有500多個。80%以上的企業為非專業的小廠或螺絲刀工廠,規模和研發能力很弱,主要靠零件組裝、冒牌、貼牌生產,通過低價迷惑消費者,從中漁利。
同時,記者在去年哈爾濱市工商局公布的不合格飲水機名單中,也看到了部分知名品牌的身影。上海家用電器行業協會水家電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徐光耀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有些企業雖然是大家電生產上的佼佼者,但在飲水機等小家電領域,則是由于看好其近幾年良好的發展勢頭而采用貼牌的方式進入,但部分企業對貼牌產品疏于管理,從而造成一些知名品牌也難逃黑榜。其實貼牌生產并非就一定不好,比如浙江、廣東等地一些小企業長年從事小型家電的生產,在生產技術上也較為成熟,在個別品種上比有些委托生產的廠家更專業,這樣一來,委托企業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又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集中精力做原有的大家電,符合企業的全局戰略。
重金屬為何超標
合格飲水機的內膽應由食品級不銹鋼制成。不銹鋼是由鐵鉻合金再摻入一些微量元素制成的,材料中的鉻可以使產品做到“不銹”,而鎳含量越高,耐腐蝕性越好。但由于鎳、鉻等重金屬對人體有害,國家對其溶出量又有相關的衛生標準。不銹鋼不同標號意味著不同的關鍵成分,也就意味著性能的差異。而不銹鐵含鉻,也具有一定的耐腐蝕性,但不夠穩定,其耐腐蝕性無法和不銹鋼媲美。
據業內人士透露,由于近兩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同時不同材料之間的價差也較大,如目前標號為304的食品級不銹鋼的價格基本為2萬元1噸,316不銹鋼的價格更高,但是不銹鐵售價僅為7000元每噸。因此,一些不良企業就用不銹鐵或者非食品級不銹鋼來代替食品級不銹鋼制作內膽,如此一來,就容易導致重金屬超標。
另據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水質安全檢測研究室負責人鄂學禮介紹,我國對涉水產品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即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規定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產品衛生許可批準文件,衛生部門在對產品的重金屬溶出量及其他相關衛生指標進行嚴格的檢測后,才會頒發此證,取得批準文件方可生產和銷售。涉水產品的型號必須與衛生許可批件審批的內容相符,企業擅自擴大衛生許可批件的使用范圍屬違法行為,其產品也將被禁止銷售并依法查處。衛生部《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同時要求涉水產品的標識、標簽和說明書內容要與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內容一致,不得夸大功能宣傳。但也有一些飲水機企業在取得了批準文件后,會改用低質材料進行生產。
浙江慈溪市技術監督局和寧波市產品監督檢驗所通過對123批次飲水機內膽分拆組合的檢測,發現內膽中的法蘭和不銹鋼罐體重金屬超標最為嚴重,鉛、鎘兩種元素超標最為常見。相關專家認為,飲水機內膽加工都以人工操作為主,內膽進出口的焊接、不銹鋼板材的用料及鍍鋅工藝不過關,都有可能導致重金屬超標。換句話說,即便內膽使用的是食品級不銹鋼,但若焊接工藝不過關,也容易導致重金屬超標。
上海市鋼鐵研究所的楊志豪教授認為,材質和加工工藝,是決定內膽的兩個關鍵因素。制作飲水機內膽,除了要用食品級不銹鋼外,最好不要使用焊接工藝,因為焊接容易導致組織的變化,容易銹蝕,加上水是導電的,更容易使重金屬成分進入飲用水。就算焊接,也需要經過回火等表面處理。
購買要看3C標志
“作為一種涉及健康安全的小家電產品,我國對飲水機產品實行3C認證。”凌宏浩表示,如果消費者發現無此認證標識的飲水機,可撥打12365、舉報,質監部門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進行查處。消費者在選購飲水機時,首先要注意看看有無3C標志。
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GB/T22090-2008《冷熱飲水機》標準,要求飲水機內膽的理化指標試驗必須合格。如果水中出現超標元素,飲水機將會被直接判定為不合格。但這一標準是推薦性標準,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關專家表示,依照國際慣例,對于產品的安全,均為強制性要求,對于性能標準則為推薦性的。但是,一些企業會參照這一標準來規范和提高飲水機的,同時消費者選購時,也可以參看產品的執行標準號,辨別產品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