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每年消費330萬噸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是勾兌出來的,一位從事食醋和醬油業務的業內人士透露
【《財經》綜合報道】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全國每年消費330萬噸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是勾兌出來的,一位從事食醋和醬油業務的業內人士透露。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一瓶一斤裝售價只要3~4元或者更低,那么幾乎可以肯定這不是一瓶正宗完全用糧食發酵出來的,要么完全是用冰醋酸或者醋精兌水制成,要么里面只有一部分是糧食做成的食醋,另一部分是冰醋酸等添加劑做出來的。
近日有媒體稱,在陜西省市場上發現部分價格低廉的“山西老陳醋”,經調查產地為陜西和河南,且有可能由醋精勾兌而成。
就其根本原因,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正規液態醋制造時先要對大米等原材料高溫酒化然后醋化,這有一個發酵周期,釀醋的周期標準是在28天左右,如果是山西陳醋的話,還要有沉淀的過程,需要放兩三個月甚至一年,用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兌完全不需要發酵,一天就可以完成生產,不會產生資金的沉淀和回收問題,成本更是絕對低廉。
生產1噸醋加上糧食等成本,不算包裝和物流等流通費用,至少需要1300元~1400元,使用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兌,業內人士說,比1噸水的成本高不了多少,加上各種費用,每噸成本也就是幾十到100元。
此外,使用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兌陳醋完全不需要行業經驗的積累,幾乎任何人按照一定比例就可以制醋。制醋講究工藝和發酵環境,往往只有生產食醋的老企業才能夠有專門技術人員較好地掌握糧食發酵的溫度、濕度和微生物環境,而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兌完全沒有這樣的要求。
據報道,不只是個體戶和小作坊在使用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兌陳醋,一些大企業也在這樣做,但是手段更隱蔽。常見的手法是,一瓶醋中可能有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是真正用糧食發酵出來的食用醋,其余部分則是通過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兌出來的人工醋,但是價格仍然按照純糧食醋的價格售出,從而幫助企業減少成本,穩定利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