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浙江查處那么多毒血燕,這新聞我也看了。其實,燕窩的蛋白質含量很低,活性物質濃度也不高,幾乎沒有什么保健效果。其實,吃燕窩不比吃雞肉好。”消費者面對各種保健品,在掏錢埋單之前,不妨先聽聽真正的科學家怎么說。昨日,《健康流言終結者》作者、科學松鼠會成員薄三郎來到杭州,針對市面上出現的各種“健康流言”,為市民當了一回“粉碎機”。
薄三郎是一位獲得醫學專業博士學位的麻醉科醫生,在他看來,生活中的許多“常識”,特別是那些關于養生和進補的,貌似“科學”,其實是偽科學,相當不靠譜,不僅沒有被科學驗證,有些說法甚至有害。提到最近浙江查處毒血燕事件,這臺“流言粉碎機”立馬開始運轉起來。
“現在孕婦吃燕窩的最多,聽說杭州這里很流行。去買燕窩的時候,商家都會有一本小冊子,上面寫著什么‘一人吃兩人補’,或者宣稱可以改善皮膚膚質,可以保胎,有的還說能改善貧血等。但常常沒有人去懷疑這些說法,抱著這么一種態度:這么貴的東西吃了總有點用吧。其實,燕窩幾乎沒有這些作用。”
薄三郎告訴記者,燕窩本身的蛋白質含量很低,其中的活性物質濃度也不高,沒有多大的保健效果。“其實,吃燕窩不比吃雞肉好。” 在科學家眼中,燕窩根本算不上“營養圣品”。科學松鼠會另一位成員云無心在《寶貝別怕》中也明確指出,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燕窩實在是乏善可陳,也無保胎功能。燕窩中的所有營養成分,都可以通過其他普通食品獲得,甚至更為優質。比如蛋白質,燕窩就不如雞蛋、牛奶“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