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陷阱:老板笑臉藏殺機
望著滿座賓客,老板的一臉笑容里多多少少暗藏一些“殺機”。北京某港式酒樓的大堂鄭經理告訴記者,消費者由于對年夜飯的一些情況不了解,多數只是預定餐位,而對一些具體服務內容比如飯菜的數量、規格等問題都沒有與商家協商好,或者即使協商好了,也只是口頭約定,到時候店家如果“變臉”,消費者要想找地方評理,連個證據都沒有。
鮮貨陷阱:冰凍雞鴨降成本
目前北京有不少飯店已經開始儲備水產,“大年夜,飯店出去采購新鮮水產,成本就高,現在一斤可能只有20至30元,到了除夕前后就要70至80元/斤。因此一些有冷庫的飯店都會事先儲存大量的水產。同時,包括雞、鴨、肉,甚至是蔬菜,商家都有各自“保鮮”的小動作。提前把雞鴨冰凍,把蔬菜浸泡在藥水里,目的就是“保鮮”。
重量陷阱:報價份大上菜小
“年夜飯的餐桌上,短斤少兩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北京某私房菜管負責人宋女士給記者舉個例子:該用200克海參烹制的菜肴,一些飯店只用100克。或者菜單上是整雞,端上來的雞卻缺胳膊少腿。還有“水煮魚”里邊,配料豆芽、粉條、白菜多而主料魚少。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消費者是區別不出來的。同樣是8葷4素,很難察覺分量上的細微差別。宋女士說,“現在很多酒店進的草蝦、龍蝦都是“干貨”,袋子里沒有半滴水,只有干冰、氧氣和草繩。當天只要將草蝦倒入了魚缸,這些“干貨”就變“濕貨”了,上秤一稱最起碼多二兩水。要是龍蝦的話,多賣半斤水不稀奇的。”市消協工作人員表示,餐館報價時,報的是大盆分量的菜價,廚師私自將大盆分成小盆。這種現象在年夜飯中很常見。
免費陷阱:巧立名目多收錢
一些酒樓在消費者預定年夜飯時沒有說明具體收費情況,而在消費者實際就餐消費時巧立名目收費,一杯茶、一塊熱毛巾、一包餐巾紙,或許還有一小盤花生、醬黃豆之類的開胃菜都要消費者掏腰包。還有些餐館的酒水飲料價格往往不明示消費者,包間菜價高于大堂。某些餐館為招攬生意,刻意打出免費消費的噱頭。但事實上,這些免費都是有條件的,如在消費者消費達到一定數額的基礎上免費贈送一定數量的啤酒,或者以低質酒水供顧客飲用,表面看著很實惠,孰不知該部分成本早已成菜品中掙出。市消協工作人員表示,變相漲價是年夜飯中市民反映較多的問題。
菜名陷阱:青菜賣出葷菜價
春節時店家賺錢心切,大部分飯店推出的年夜飯是事先準備好的菜單。絕大部分菜名好聽,但吃起來就是另一回事了。比如提前預定時,將黃豆芽說成如意菜,小青菜加幾個蘑菇的菜說成安樂菜,雖然只是換個名字,青菜的價格卻比葷菜還貴。消費者在預定時往往只注意菜名,普通菜也就在“討口彩”聲中悄悄漲起了價,顧客吃了啞巴虧。市消協提醒市民,提防飯店借討口彩提價現象。
服務陷阱:吃飯像擠公交車
“吃年夜飯時酒店搞得比300路還擠”。據一位在北京從事餐飲業經營8年川菜店的劉師傅告訴記者,因為除夕客源過多,為了牟取暴利,飯店會加桌。多數消費者事先并未考慮到就餐環境,結果本該享受的舒適用餐環境沒了,飯店里摩肩接踵,相互說話也要扯著嗓子喊,如此種種只會使消費者花錢買罪受。而據市消協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吃年夜飯的人較多,生意好的飯店還要翻桌,使得飯菜質量和衛生無法得到保證,有時還吃出雜物來;一般除夕夜及春節期間飯店人手緊張,不少飯店會臨時招收沒有培訓過的閑雜人員,如果管理不嚴,往往會出現衛生工作不到位、生菜、碗盆洗不干凈的問題。
上菜陷阱:整桌面對空盤子
除夕夜,飯店為了節省時間多做幾桌訂單,于是要么所有菜一次上齊,一桌菜很快就涼了;要么上一道菜要等大半天,整桌人對著空盤子發呆。此外,北京某川菜店的劉師傅告訴記者,年夜飯的味道大多跟平時不一樣,飯店平時有時間慢工出細活兒,但準備年夜飯時,滿滿的幾十桌甚至上百桌,造成酒店嚴重超載,幾份、十幾份的菜一起烹制也不足為奇,因此出現上菜時間不均勻,味道也大打折扣。市消協工作人員表示,飯店上菜速度慢、服務質量差的投訴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定金陷阱:半路漲價沒商量
半月前,張女士在北京某飯店預定一桌年夜飯,當時僅是口頭協議并交了定金。誰知,幾天后該飯店通知張女士,說是年底菜價、原料都漲了,因此之前約定好的餐費價格要漲一倍。張女士指其做法不當,飯店則表示,如果覺得不劃算,這桌另換他人,算你主動放棄,張女士的定金只能打水漂兒。后來張女士向有關方面投訴,但苦于拿不出證據,只能不了了之。“這年夜飯吃了生氣,不吃虧本兒”,張女士說。市消協指出,預定年夜飯時,不少飯店要事先收取一定的定金,因此消費者交定金時,應先約定違約責任:如消費者取消年夜飯,飯店有權不退定金,如果飯店擅自取消年夜飯,則要雙倍賠償定金。